在印度人的眼中,尼赫魯正帶著印度大步流星的走向有聲有色的大國之路。這種情況下,一般的威脅是不會讓印度退縮的,反而會激發印度人的反感,增加尼赫魯的支持率。
而當前的英國不能和印度搞壞關系,等到印度不用英鎊結算的那天,英國才能理直氣壯的擠兌印度,現在是肯定不行的。
那么問題來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交鋒即將上演。你們的喜聞樂見艾倫威爾遜都迫不及待了。
這里的印度比原本歷史的印度少了很多助力,獨立自主的南斯拉夫,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埃及都在那呢
南斯拉夫和蘇聯的關系可比歷史上好得多。埃及還在號稱阿里帕夏在世的法魯克一世統治之下。
不結盟運動的幾個倡議者少了兩個,尼赫魯本應孤掌難鳴要是讓艾倫威爾遜分析,作為這一次茂物會議場地的印尼,肯定是被尼赫魯視為一大助力,蘇加諾估計也愿意為印尼增加聲勢。
剩下還能給尼赫魯撐場面的就不用說了,現在的尼赫魯比原本歷史更加需要中國。不然印度拉扯出來的不結盟運動就會遜色不少。
在麥卡錫兼度假,事實上是過來和當地英國勢力溝通的同時。華盛頓也在和倫敦,在英美特殊關系的框架內,談論如何對待印度的問題。
只是這個時機不太好,英國馬上就要大選了,現在選舉氣氛濃厚。在丘吉爾不為外人知曉的被逼宮之后,廣受歡迎的艾登領導保守黨,這讓艾德禮領導的工黨很重視。
作為一個選舉國家在臨近選舉的時候,當然是選舉最大,美國人也必須同意,不然可以回憶一下杜威和杜魯門選舉的時候,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華盛頓可有一點反應
而就像是艾倫威爾遜想的,在印度貿易以英鎊結算的前提下,英國不愿意和獨立后印度有不愉快,這會對英鎊的地位造成沖擊。
有鑒于此,英國表示當前英國已經不認為自己還是世界大國了,關于怎么和尼赫魯交流的事情,選舉之后英國會進行牽線搭橋,把華盛頓的要求給擋了回去。
很快華盛頓和麥卡錫就幾乎同時,被印度拒絕了參加會議的請求,理由是,“這是一次排除原殖民國家的新興獨立國家會議。”
“這個人狂妄、傲慢、自以為是。”麥卡錫對這個出乎預料的閉門羹措手不及,此時他仿佛夢回華盛頓國會,想要立刻對尼赫魯進行調查,看看這個人是否可靠。
狂妄傲慢不可理喻的人,正在詛咒另外一個國家的領袖,但這是他的朋友,艾倫威爾遜也就當沒看見,想了一下道,“看來印度是真的要另起爐灶了,夢想還真是遠大呢蘇聯和我們作對也就算了,印度也敢這么想真是令人驚訝。”
其實他心里清楚,印度現在的行為,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報團取暖。
印度獨立還不到十年,現在的訴求是突破外交孤立。很意外吧,印度和蘇聯、中國剛建國的時候訴求差不多,都是在突破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