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是很難理解,雖然美國和蘇聯對印度都報以容忍態度,但美國和蘇聯從前就是在世界上響當當的角色,而印度是一個名叫英屬印度的殖民地。
五十年代早期的世界,印度雖然已經獨立,原本戰敗的法國就重新擺起列強的架子回到了中南半島,英國也接收南洋列島,似乎正在觀望局勢。
看到東南亞的西方列強殖民回歸,印度怎么會不恐懼,印度極度害怕西方列強恢復元氣后會收拾自己。新生的印度恐懼西方列強干涉印度內政。
此時的印度迫切的需要報團取暖,找一些共同被帝國主義收拾過的國家抱團。這就是為何尼赫魯堅持不讓殖民國家參加會議的原因,美國也是殖民國家,雖然殖民地不大。
麥卡錫還有華盛頓十分關心的一大問題,那就是印度對中國怎么看,也得到了模棱兩可的回應,忠誠的不絕對,這個問題讓華盛頓十分不滿意。
艾倫威爾遜當然很清楚尼赫魯的想法,印度想讓中國在前面吸引火力。同為剛建國的亞洲大國,中國吸引的注意力多了,印度更加容易悶聲發大財。
尤其是現在,朝鮮戰爭剛剛結,雙方已經決裂的情況下,對印度是最為有利的。在這種國際環境當中,印度對中國表示友好,可以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
尼赫魯不愧是受過英國教育出來的,深諳合縱連橫之道。
拿著南亞五國主張的報紙,艾倫威爾遜理解了麥卡錫憤怒的原因,一個是蘇聯的明面上的鐵桿盟國,一個疑似有親蘇傾向的印度總理,這讓華盛頓如坐針氈。更別提蘇加諾和尼赫魯表現的差不多。
眼見麥卡錫心情不好,艾倫威爾遜不著痕跡的加了一把火,“如果我們設想一下,中印和印尼三國,拉扯著一群才獨立的國家,獨立于蘇聯集團和自由世界對抗之外,會怎么樣”
“不怎么樣,這幾個國家都和蘇聯不清不楚。”麥卡錫想都不想的說道,“艾倫,你處在對抗的前線,應該知道現在的局勢多么危險。不要有這種天真的想法。”
“你提醒的對,約瑟夫”艾倫威爾遜心中暗笑,但還是做出了感動的樣子,隨后嘆息道,“看來這個世界更加的復雜了。”
顯然,南亞五國在印尼茂物舉辦的會議,已經引起了華盛頓的不滿,更加不滿的是,和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對手不清不楚。
“還有一個辦法,菲律賓算是獨立國家吧,日本現在也迫切需要重返國際社會。這兩個地方美國都具備非同一般的影響力,讓這兩個國家代替美國把事情搞清楚。”
艾倫威爾遜還是決定幫助一下麥卡錫,兩人畢竟是朋友,不夾雜任何利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