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面對法國,作為一個英國人,艾倫威爾遜就很糾結,他當然不希望法國比英國強。可現有美國蘇聯虎視眈眈,他還是很從心的盡可能幫助法國人。
可能原本的歷史上,從二戰結束到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前,這就是英國政界萬分糾結的內心,現在艾倫威爾遜也體會到了。
具體到行動上,就成了沒事內涵一下法國,但又在不斷幫助法國。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希望以后在世界舞臺上,還能夠有英法兩國一席之地。
納瓦爾將軍只準備在新加坡呆上一天,在這一天當中,他也對這個英屬殖民地的重要城市有了一個直接印象,“如果法屬三國也有這樣的繁榮,可能今天就不會是這樣。”
“畢竟還是不一樣的。”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越南距離法國太遠,而距離中國太近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和英屬馬來亞西馬只需要守住克拉地峽,東馬聯合荷蘭用海軍阻隔滲透是不一樣的。
今天的英屬馬來亞看著不錯,有著多種原因,有荷蘭勢力沒完全消退,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忠實跟班的支持,開放華人入境沖淡了原有勢力,甚至還有日本戰俘的功勞。
后來則是卻確定為兩翼齊飛的其中一翼,憑借當前英國還保存的英聯邦影響力和英鎊區的全力支持,才剛剛有了這么一個成績。
林林總總的原因,才促成了當前的局面,但就算是這樣,也不能說是未盡全功。不到真正考驗到來之前,誰都不知道固若金湯的部署,是不是另外一種八十萬對六十萬。
艾倫威爾遜表示會在第二天把納瓦爾將軍送到船上,便匆匆離開去加班了。
法國撤離的時間,似乎比原本的歷史更快一點,至于到底是快了幾個月就不知道了。
這可能是因為阿爾及利亞的石油資源被發現,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使法國的抽身更加果斷,不希望亞洲的法軍磨磨蹭蹭。
一個可能是蒙巴頓集團北非負責人的法國現役將軍,當然值得帝國專員專程送別。新加坡碼頭,靠岸休息一天的法軍官兵,帶著身上的硝煙踏上了歸途。
經過了激烈的戰爭洗禮,不少士兵都非常疲憊,但總算是暫時離開了這個旋渦。
南越的法國駐軍撤離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個月當中,法國將遵照日內瓦會議的承諾,把法國的拳頭收回去,重點經營法屬非洲。
周圍是不斷登船的法軍官兵,到了離別之時,納瓦爾將軍和艾倫威爾遜的手握在了一起。
“再見了”納瓦爾將軍回頭看著正在登船的法軍官兵,沖著過來送別的艾倫威爾遜表達了感謝,“如果我的記憶沒有欺騙我,威爾遜專員幫了我們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