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態度是大度的,約翰沒事就去美國人的代表處,經營著英美特殊關系。保持著盟友之間的透明度,滿滿都是對逆子的愛。
“這些美國人,表面上什么都沒做,但現在最想要到處伸手的就是他們。”約翰一臉的反感道,“不止一次,他們詢問我們到底是準備了什么方案。”
“只要你別告訴他們分治方案,剩下的都不重要。”艾倫威爾遜一臉嫌棄的拿著一根象牙,這種東西對他而言沒什么用,難道用來做麻將
“我們什么時候和兩個黨派的領導人見面”約翰不像是艾倫威爾遜這么悠閑,這里畢竟是他管理的殖民地,從職責上來說,他的責任更重一些。
“按照流程的話,還要一段時間。我們和南方的黑人把事情談好,才輪到阿拉伯人。”艾倫威爾遜放下象牙,不咸不淡的道,“當初在印度是沒辦法,我們沒法削弱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個。巴基斯坦東西包圍印度,印度又比巴基斯坦國力強大,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削弱巴基斯坦會讓印度做大。削弱印度又不現實。這一次不同了。”
“至少埃及和埃塞俄比亞,應該是會選擇代理人進行扶持的。就算是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兩國,國力也談不上多強。會讓獨立后的蘇丹處在低強度的對抗中,這就別想有所發展。”
并不能僅僅考慮蘇丹本身,也要考慮蘇丹獨立后,和周圍鄰國的關系。畢竟處在英國的角度上,前殖民地獨立后發展的不好,對英國來說就很好。
至于蘇丹人怎么想,能今年獨立就行唄其他的要求就別提了,不管什么要求,艾倫威爾遜都覺得很過分。
蘇丹處在窒息的安靜中同時,那一場從開始籌備就被很多國家矚目的會議已經召開。
印度尼西亞萬隆,這里成了本月最為熱鬧的地方,亞非接到尼赫魯和蘇加諾邀請的各國濟濟一堂,來到這里共襄盛舉。
包括阿富汗、柬埔寨、中國、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伊拉克、日本、約旦、老撾、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尼泊爾、菲律賓、沙特阿拉伯、敘利亞、泰國、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國、也門等國的領導人,讓這一之前不太知名的地方,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會議從開始就非常的熱鬧,利比里亞、菲律賓、日本等一些美國的馬仔。就對尼赫魯進行了發難,而英國保持著關系的伊拉克、埃及等國,則處在事不關己的狀態,看著秉承美國意志的國家發難,尼赫魯到底怎么應對。
美英法蘇雖然不在,但是在萬隆會議上卻無處不在,只不過交鋒是通過別的國家進行的。
處在美國的角度,當然是希望本次會議沒有任何的結果。但尼赫魯顯然不是省油的燈,而且還有蘇加諾的支持,加上印度自從獨立之后,一直很有威望,連美國都不愿意得罪,這些仆從國的發難,更不會動搖尼赫魯的決心。
雖然經過種種難題,尼赫魯還是把會議的走向牢牢握在手中,而印度各界對于總理在萬隆會議的表現,也給予了熱烈的支持。
尼赫魯最終主導萬隆會議各國,提出了萬隆會議十項原則,這里面包括但不限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萬隆會議的最后公報,以亞非會議最后公報被宣布。
四月下旬,萬隆會議閉幕,躊躇滿志的尼赫魯,在蘇加諾的送別下,躊躇滿志的返回印度首都新德里,受到印度各界的一直歡迎,無數人涌向街頭,高舉著尼赫魯的照片,表達著自己的愛戴。
毫無疑問,此時的尼赫魯,已經在整個印度達到了個人威望的巔峰,誰反對尼赫魯,誰就是印度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