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美國在對抗蘇聯的同時,也在下手不斷削弱英法,才導致到了冷戰后期,成了美國和蘇聯單對單的對拼,穩吃局變成了決斗局。
整個自由世界比整個蘇聯集團強大的多,在土地人口各項指標都是如此。
但單獨從一個國家的對比上,美國不一定比蘇聯強多少,更何況蘇聯還有地緣優勢,本身就能夠輻射歐亞大陸各個方向。
所以艾倫威爾遜也絕望,他不能把希望放在美國身上,到了美國都沒信心那一天怎么辦英國必須保存足夠的實力,才能應變。
蘇丹專員這段時間一直處在忙碌當中,和倫敦、喀土穆、朱巴的各方合縱連橫,以大英帝國的名義莊嚴的許下了無法兌現的眾多承諾。
又是誠意滿滿,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表明不是英國要賴著南蘇丹不走。而是南北蘇丹分裂已經成了定局,目前喀土穆能夠爭取的,只是保存對達爾富爾的主權。
老同事付出了做大的努力,艾倫威爾遜并不知道,他還在軍事基地,看看英國軍方能不能調查出來之前的屠殺,經過了幾天的觀察,他有了判斷,應該是調查不出來什么。
“我們就把這件事辦成鐵案,這是對各方最好的結果。真相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對大英帝國有利。一些人就算是有疑慮又能怎么樣誰敢指責我們”
艾倫威爾遜長沙法官附體,就要把這件事定下來,挑撥阿拉伯人和黑人的標志性事件,怎么能夠出現平息怒氣的結果,不然格雷斯他們不是白來了
人家辛辛苦苦從北羅德西亞過來,就是閑著沒事過來槍殺幾百人這也未免瞧不起烏斯塔沙和切特尼克了,人家是有追求的。
在蘇丹分治方案之前,過來做僚機的艾倫威爾遜終于在駐軍這邊,幫助老同事做成了最后一件事,確認了南北蘇丹交界處的屠殺,確實是一小撮南蘇丹的武裝,對無辜善良阿拉伯平民展開的血腥殺戮,并且搶先公布,造成既定事實。
英國還掌握的各大報紙,開始在蘇丹境內報道這件事的調查結果。一時間整個蘇丹群情激憤,各地出現了眾多流血沖突,不同民族,不同部落都發生巨震。
“我們是否劃線的時候,偏向一些南蘇丹”再次和老同事見面,像是沒事人的艾倫威爾遜想起來了印巴分治因為劃線的沖突,想要重溫光輝歷史。
“效果不大,蘇丹人口不多。現在這么做除了被人看出來是故意的之外,想要有效果估計要蘇丹人口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后了。”
約翰搖頭不同意艾倫威爾遜的看法,英屬印度的人口,劃線隨便偏離一點那就是上百萬人歸屬的混戰。
蘇丹全境才多少人劃多了被發現英國會尷尬,化少了沒有作用,還不如不做。
“你說得對”艾倫威爾遜很有自省精神,果斷承認錯誤,不能陷入經驗主義的泥潭當中,世間有兩朵相似的花,但那終究不是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