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檳城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為了自己的職權不被統治者會議所干涉,出賣了駐軍。
雖然說出來有些難為情,但駐軍被監督總好過他被監督,他還要在馬來亞造福社會呢。
類似的事情又不是他自己做,比如他的老同事約翰,在忙活蘇丹獨立的事情,還不忘記一只眼睛盯著法國士兵是怎么屠殺阿爾及利亞人的。
北羅德西亞專員留下了剛果人被砍手的大量照片,桑給巴爾專員記錄了桑尼巴爾蘇丹國把黑人趕回非洲大陸的過程。各地專員的類似行為,不是因為有一個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副秘書長同事教導么。
萬一有朝一日能用上呢,說不定還能用來謀利,哪怕比利時早就不在剛果這么干了。
但因為之前這么干過,哪一天要是讓英國不覺得可靠了,憑借英國的輿論霸權,完全可以把比利時這個國家的聲譽打到排水溝。
艾倫威爾遜不覺得哪里不對,這些犯罪證據的收集,包括但不限于美國,可見他還是不畏強權的,省的美國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和其他歐洲殖民國家有什么不同。
最后一份是電報,是妻子從巴黎發來的,內容是她和莫內夫人西爾維亞博地尼談過了,莫內的圈子想要促成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
“羅馬條約”艾倫威爾遜沉思片刻,知道了莫內這些人的目的。和原本歷史不同,現在歐共體當中有英國存在,甚至還有很大的話語權。
只不過英國是把歐共體當成兩翼齊飛的其中一翼,對歐共體顯然是不怎么上心的。對莫內這個歐洲合眾國委員會主席,也是冷眼旁觀。
莫內顯然是想要尋找一個英國資本的代表人物,來推行他的大歐洲理念。在法國有著雄厚人脈基礎的帕梅拉蒙巴頓,被認為是適合的人選。
艾倫威爾遜馬上去了電報室,隔著半個地球為妻子解惑,“莫內那群人的大歐洲理念,就看能開出來什么價格了。如果能夠增強英鎊的實力,可能倫敦也不會排斥。但當務之急是,談怨仇級的軍售沒有”
稍后的電報中,艾倫威爾遜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一些,表示如果把一些歐洲的重要企業放在倫敦上市融資,增加英國的金融實力,說不定就能有機會。
但這部分要最后談,先談軍售,不談怨仇級航空母艦遲早是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