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英國鷹級航空母艦之前的航空母艦都已經沒用了,鷹級以及剛剛服役的女王級,分別處在本土和地中海方向,光輝級在太平洋艦隊,怨仇級航空母艦沒退役,都是英國擺脫了債務的結果。
在兩艘女王級服役之后,兩艘怨仇級本就不高的改裝可能大大降低,原來還有理論上的可能,現在連理論上的可能都沒有。
沒有從皇家海軍的序列中消失,都是第一海務大臣蒙巴頓努力的結果。
因為澳大利亞軍售的關系,可能怨仇級不會這么快被退役,但基本上也是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
英國在戰后一直兜售航空母艦,可因為技術進步的原因,手中的存貨簡直在以光速貶值,如果艦載機不發展的這么快,這些航空母艦還有保留的必要,現在則處在雞肋狀態。
如果有機會的話,英國非常愿意把這些包袱甩開,讓皇家海軍的配置更加健康。
在航空母艦的各種結局當中,退役封存,這種方法代價最高,沒有創造任何價值,還需要花錢養護,
趁著現在法國有求于人,艾倫威爾遜讓妻子快把軍售促成,把這個包袱甩給法國。而且對于法國來說,怨仇級航空母艦也是需要的。法國支持阿爾及利亞戰爭,確實需要怨仇級的存在。
這一次返回倫敦,帕梅拉蒙巴頓還有組建城市規劃團隊,雇傭師資力量前往馬來亞發展教育產業的目的,碰見歐洲合眾國圈子是意外收獲,應該在談判的時候趁機把怨仇級這個包袱甩出去。
“最后一件事,美國一個叫馬丁路德金的黑人領袖正在發起抵制種族隔離的運動。這件事澳大利亞人應該關心關心。”
帕梅拉蒙巴頓不由莞爾,拿起來電話道,“瑪麗娜,告知澳洲的報紙,報道美國黑人的抵制運動,要進行一番聰明的報道,把對美國未來的悲觀情緒加入其中,但是不要太明顯。”
“我馬上和珀斯聯絡。”瑪麗娜的聲音從話筒當中傳來,對答兩句電話就掛斷了。
澳大利亞的立國之策就是白澳政策,目前為止,白澳政策還在堅定的實行著。
但美國不同,美國白人的巔峰是經過來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白人移民到美國,在一九四五年,美國白人人口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二的巔峰,五年前也就是一九五零年,則變成了百分之九十。
現在是一九五五年年底,嬰兒潮還沒結束,短時間內人口比例不會大變。但只要掉了百分之一,帕梅拉蒙巴頓就可以讓控制的澳大利亞傳媒以天崩地裂的形式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