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只能在兩難之中選擇一個不這么壞的,比如戴高樂和法共。
美國在二戰末期,想要順勢把殖民地從法國剝離,都是英國因為切身利益,出于英國殖民地比法國更大的因素,在當中為法國說話才保全了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這個過程中,羅斯福政府的很多人都公開露出過口風,認為美國人眼中的法國,只是歐洲的法國,而不包括海外殖民地。
這種不經意之間的真實情感,當時就讓法國人被刺痛,而當時的法國領導人就是戴高樂。
消失了兩天的艾倫威爾遜,決定去電影公司休息休息,體察一下法國民情,進行一些實事求是的調查,“英格麗,卡薩布拉卡那部電影,最出名的場面就是法國人高唱馬賽曲吧”
“嗯,是的”正體會著載人航天樂趣的英格麗褒曼,含含糊糊的回應著。
“給我唱一唱好嘛”艾倫威爾遜托著英格麗褒曼的身體,帶著祈求之色道。
巴黎市政廳廣場,對著擠滿街道支持者的戴高樂,接受第四共和國總統勒內科蒂的呼吁組織內閣,講話完畢之后,哼唱著法國國歌馬賽曲,“前進,祖國兒女們,快奮起,光榮的一天等著你”
“我們受盡壓迫,暴政之旗掀起血腥。敵人鬼哭神嚎,正在步步逼近,要殺掉我們的妻子和兒女。”
“父兄上前線為國捐軀,我們參軍繼續殺敵,含淚埋藏同胞的軀體,報仇雪恨前赴后繼”
“這些法國人沒你唱的好聽。”距離很遠的街道上,艾倫威爾遜只能用望遠鏡看到遠處,處在宣泄情緒中的法國人,還不忘記對帶著太陽鏡的英格麗褒曼表達忠心。
“你是一個壞蛋。”如果不是被大號太陽鏡掩蓋了面容,英格麗褒曼肯定會被發現紅霞滿面。
艾倫威爾遜放下望遠鏡,說了一番自己才明白含義的話,“整個法國有一個算一個,都應該感謝我這個壞蛋。”
授權組閣的戴高樂,在支持者們的歡呼中,走進法國國民大會,當天,議會經過表決通過授權戴高樂組建新政府。同時通過授權給予戴高樂期限為六個月的特別權利,并準許其進行憲法改革。
經過十多年的蟄伏,這個領導了自由法國的英雄,再次出現在了政治舞臺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