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冬冬生辰宴,府里熱鬧了幾天。
但宴會過后,又再次恢復安靜。
除了燕秋姝又多了一些生意,那些吃過她做的蛋糕的孩子們,對蛋糕念念不忘,這些孩子的家庭條件都很好,因此紛紛派了廚子過來學習。
學費自然也少不了,這幾天她直接開了個小班教學,賺了好幾百兩的學費
沒兩天謝清韻跟燕秋姝說,她計劃的炸雞店,已經在著手準備了。
只是因著時下的環境,想要將雞的價格打下來,讓大部分人都舍得花這個錢,肯定是不能用現在這個物價的雞,所以正式開店,需要等到年后。
現代高技術做出來的飼料能讓雞從出生到上餐桌,一個多月就可以了,但古代是做不到,按照正常喂養,最起碼得三個月。
這個時間也是成本,再加上古代能吃而且不腥臊的肉類少,所以一整只雞的價格都在八十文左右,公雞要便宜一點,但也少不到哪去。
開店用的烤全雞是半大的雞,價格要更便宜點,但也有五十文。
這再要是算上加工費,那只有稍微有點家底的人才吃得起。
這樣快餐、小吃就沒有意義。
就算賺錢,也無法如同燕秋姝計劃中那般,賺得盆滿缽滿。
因此首先得將雞的價格適當的降低。
所以之后兩人又商量過,現在莊子上已經購買了大量的小雞仔進行飼養,只等兩三個月后,店鋪就能著手開起來,那個時候,一只雞的成本被壓縮,相應的價格也會大大壓縮。
不過說起這個,謝清韻還有些不好意思“蕭家情況特殊,這些年將士們跟著蕭家東征西討,損傷慘重,老兵退伍的安置費不夠用,蕭家也會貼補,因此空余的錢財并不多。”
不然也不至于要等三個月,將成本壓縮了再開。
現在大部分資金都調去了莊子上,那邊買土地、買人、布置雞舍忙得不亦樂乎。
燕秋姝非常理解,當然那也不會說什么。
幾天后,謝清韻又邀請她一同出門,蕭家莊子上的雞舍都準備好了,作為這個產業的技術顧問,燕秋姝得去看看。
于是一大早,蕭家就開出了兩輛馬車,直接出城,去了莊子上。
此時已經是十月初,都開始打霜了,溫度低得路上的行人都籠著袖子,一個個勾頭縮腦,衣服加了一件又一件。
馬車緩緩駛出城,在郊外的一個莊子上停下來。
剛一下馬車,燕秋姝便冷得直哆嗦,她已經穿著厚厚的衣服,而且這個時候出門,水浼都給準備了暖爐。
小巧精致的暖爐被攏在寬袖里,寬袖里還有收口的袖子,阻止了冷風灌入,最外面再披上一個厚厚的紅色披風,墨色的長發披散在披肩上,冷風一吹,隨風揚起。
水浼羨慕道“姑娘皮膚可真白,穿這衣服好襯膚色呀。”
燕秋姝縮了縮脖子,提醒道“謝謝,咱們走快點吧。”
太冷了
沒有羽絨服、沒有空調的冬天,真可怕。
水浼囧了囧,加快步伐。
進到莊子里有了房屋的阻止,冷風無法吹過來,燕秋姝才仿佛活過來,跺跺腳,一個轉身,就看見坐在謝清韻身邊的一個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