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的死,無異于一道驚雷,將整個楚地各方勢力炸的七暈八素。
畢竟趙王吳廣,雖然不如陳勝那般為天下起義人之首,但同樣名氣很大。不僅如此,因著定都陳縣后,陳勝需要坐鎮后方,除了周文,就屬他南征北戰最多。
陳勝死后,在外打戰的吳廣在手下的擁護下自封趙王,遷居信都,并且繼續進攻滎陽。
他身份特殊,手下又都是些知兵善戰的勇士,就連項梁都要給那么幾分薄面,原本還算過得去。
不過這滎陽久攻不下,使得其趙國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首先就是大將軍田臧,當時就是他領著幾千兵馬從陳縣出來給吳廣報信,并慫恿其稱王的。事成之后田臧自然是記作首功,他本身與吳廣自幼相識,平日在軍隊中又與士兵們混作一團,很是有威望,于是由他來掌管趙國兵馬,其余人也說不出什么。
滎陽本身也算是兵家重地,只要打通,便可向西直取關中。不過直取關中同樣意味著一件事他們要直面秦軍。
對此以田臧為首的一派人都表示萬萬不可,秦軍雖說看似弱,但長城那邊還有三十萬精兵,他們怎么想也打不過。況且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周文跟項梁兩大勢力互相較勁,他們趙國能占著十幾城已經不容易,若非要橫插一腳,豈不是象征著跟那兩人對上。
但吳廣卻異常堅定的搖頭,表示當時他們起兵的目的就是推翻暴秦,雖然陳勝不在了,但自己還在,豈能因為貪生怕死就如螻蟻一般失信活在天地間。
田臧勸不動,只好悻悻作罷。
不過領兵打戰不是小事,不僅需要派將軍,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支援。吳廣不像陳旻,有摟錢的手藝,信都又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要長時間供應糧草兵器,很快財政上便有些拙荊見肘。
吳廣不愿去克扣百姓,所以便削減了官吏的俸祿,自己也帶頭穿起打補丁的衣服,由此收獲了不少賢名。
但百姓認為他是好人,底下官吏可不這樣想。特別是趙國還與楚國、魏國臨近。在得知其他國家上層人員整日穿金戴銀,吃香喝辣,而自己卻過得苦哈哈,自然怨氣越來越大。
那日下了朝堂,田臧與一群重臣借口與吳廣聚餐,然后在用飯期間憶苦思甜回憶起往事,弄得吳廣忍不住掉了兩滴英雄淚。
趁著這個時候,田臧再次提起要撤兵,“王上,恕臣直言,您體恤百姓是好事,但我們這信都的百姓不也是百姓嗎,不去費勁心思打滎陽,而選擇好好經營這十幾城,到時候不管誰進了關中都少不了我們的,如此不是更好”
吳廣“啪”的一下放下酒樽,沉著臉環視一圈,“你們這次來,就是為了與我說這個”
“哼好啊,我還當你們真是回憶起當日起兵的時候,想也是,如果還把當時的誓言放在心上,怎么還會對攻打暴秦推三阻四田將軍,既然你不愿領兵,那這個將軍就暫時不用當了,你們誰愿意去打秦軍,我現在就給他掛印”
吳廣目光掃向底下群臣,然而讓他心涼的是,所有接受到他眼神的人紛紛低下頭。吳廣又重復了一遍,下面依然一片寂靜。
“好好好”吳廣咬牙,一連叫了三聲,他環視著眾人,突然覺得每個人都十分陌生。有那么一瞬間,他吳廣甚至想將時間倒轉,回到起義最初的那段日子,有信任自己的好兄弟陳勝,有滿腦子奇思妙想的旻哥兒,還有并肩作戰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