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菲見張小霖居然沒有入迷,十分驚訝。
這是一把特殊的七弦琴,彈奏起來極其不易,要用意念彈奏,父親趙來鶴可以一次彈奏幾曲,而她自己,彈一首高山流水,已經搖搖欲墜,馬上就要昏睡的樣子。
張小霖見一曲高山流水,差點著迷,心中一驚,神識一掃七弦琴,居然是一件靈器!
這樣的靈器,為何像趙飛燕這種普通人居然可以彈奏?
趙飛燕絕對不是修士,張小霖可以肯定,奇怪的是剛才冷冷的一瞥,似乎想要把自己看穿一樣。
趙來鶴在后臺也是一怔,他們父女這種意念彈琴,在書院彈奏過多次,每次學生們聽后,至少要沉迷其中一盞茶時間,才會陸續醒來。趙燕菲的意念雖然不如自己,但是彈一曲還是沒有問題的。
琴音居然失效,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音樂方面的造詣或意念比他們強得太多!
趙燕菲下去之后,水霏霏手捧著琵琶走了上來。
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一是水霏霏的琵琶屬于秦嶺書院一絕,甚至絲毫不下于趙燕菲用意念彈奏的琴曲,趙燕菲的琴聲參入自己的意念,可以令人著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水霏霏的琵琶則是融入眾人心中,形成共鳴,各有各的特色;
二是水霏霏艷麗多姿的容顏,美得令人窒息讓人喘不過氣來,如果把趙燕菲比作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林黛玉的話,那水霏霏便是冷艷清麗,不食人間煙火的薛寶釵了。
水霏霏彈了一首《塞上曲》,《塞上曲》又名《昭君出塞》,琵琶蕩氣回腸,如訴如泣,把王昭君塞外思念故土的悲戚之情,表露得淋漓盡致,廳中居然不少人聽了之后流下了眼淚。
琵琶之后,稍作休息,便有不少才子詩人,當場吟詩作賦,氣氛頓時熱鬧起來。
南陽王少一直如眾星捧月一般,他仰慕水霏霏已久,這幾年元宵燈會他都參加了,這次過來,見水霏霏居然為了一個鄉下少年,冷落了自己,大為懊惱。
這時,便有人起哄道:“王少,吟詩一首。”
“對呀,王少,趕快賦詩一首,俘獲美人心。”
見王少居然站起身來,眾人齊聲叫好,更有好事者立即鋪紙磨墨,準備文房四寶。
王少略一沉吟,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便大聲道:“諸位,歷年元宵燈會,都是以詩會友,今天,我們就以燕菲姑娘的琴曲或湘君才女的琵琶曲為題,賦詩一首,如何?”
“好!”
眾人齊聲叫好,王少卻把挑釁的目光看向了張小霖。
張小霖一愣,心道,你賦詩一首便賦詩一首,看著我干什么?
王少卻走了過來道:“這位公子,免生得很呀,不知是哪個學院的生員?不如我們各寫一首,讓大家比評一番,如何?”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也沒有退路了,張小霖心中想了一下,描寫琵琶和琴的詩記得的不多,大都不合時宜,白居易的琵琶行倒是不錯,可是太長了,自己也記不全。可人家已經逼到眉毛尖子上了,沒有退路了,便上前一步道:“還請王少賜教。”
兩人一同來到書按前,一邊潤筆一邊思索。
不一會,王少已然成竹于胸,便笑著對張小霖道:“不知這位公子尊姓大名。”
“在下張小霖。”
王少一聽,便揮毫寫下一首詩:
“元宵燈會聞琴聲,詩贈張公子:
聲來疑是鳳凰臺,
琴瑟琵琶入夢來。
塞外佳人空惹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