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是經常入詩的,很多人把自己曾經的得意之作,留在了紙上,沾沾自喜。
張小霖一聽寫灞橋柳,腦海中忽然浮現出柳永當年寫的那首灞橋柳,寥寥數語,倒是記憶猶新。
既然來了,詩肯定會要留一首的。
張小霖走到書案旁邊,看著河面粼粼波光,岸邊依依垂柳,腦海中回顧著柳永的那首少年游。
提起毛筆,仔細看了一眼桌上的宣紙,思索著這幾十個字的布局。
眾人見他提筆沉思,只道是在沉吟詩句,便都圍了過來,那首琵琶行太過驚艷,不知這首灞橋柳,又會是怎樣的超凡脫俗?
獨特的瘦金體被他寫成了行書,清秀流暢的筆法,有的地方竟然細若游絲,卻是一氣呵成。
眾人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首長短句: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閑淡春來早,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欄眺。”
“好!”
“太妙了。”
王少此時心亂如麻,完全沒有作詩的興致了。
他想不出這是什么樣一個人,這么多經典之句,信手拈來,自己平時一直引以為傲的詩詞,在此時竟然顯得如此蒼白。
寫完這首少年游,張小霖放下筆,開始了他的美食之旅。
他的胃口一直不錯,自從修煉青囊練氣訣之后,更是恐怖增長,擺在河邊長按上這些小盤小碟,幾乎是一口一盤,不一會,十幾個盤子便空了出來。
趙來鶴一直注意著張小霖,看了這首少年游,不由暗自點頭,看來那首琵琶行并非偶然之作,這少年確實有這個功底。不但把折柳送人的典故寫了出來,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寫出了濃濃的離情別意。只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他也太能吃了,而且吃相十分不雅。
張小霖一路搜刮點心小吃,不由遠離了燈會中心,遠遠的看見一個身穿白色衣裙的女子,站在闌珊的燈火下,眺望著滾滾灞河,居然生出一種仙女下凡的感覺。
趙燕菲!
這就是今天的東道主趙燕菲!
一種十分玄妙的感覺涌上心頭,這是一種美,特別的美!
燈下美人人更美,張小霖一時竟然看得癡了,渾渾噩噩提起筆,在旁邊書案上寫下了一首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