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來鶴見到這首詩,也是吃了一驚,雖然有些地方意境并不連貫,正好說明這首詩是倉促間創作出來的,沒有來得及精雕細琢,可詩中太多的句子堪稱經典,令人回味無窮。
“燕菲,你知道這個張公子是什么來頭?”
“女兒不知,這時湘君的朋友,是她邀請過來的。”
“此子絕非池中之物,他的詩中有一股氣勢,不是常人可以創作出來的。”
“這字很是獨特,筆法細膩而流暢,大多是一氣呵成,筆斷而意不斷,沒有絲毫停滯。”
“這字雖然獨特,但功力不深,可見他平時很少練習,這么細的筆法倒是罕見。”
趙來鶴父女在研究張小霖的詩,水霏霏也在想著張小霖這首琵琶行,真是暢快淋漓,到底是什么樣的妖孽呀?短短一盞茶時間,居然寫出這么經典的詩來。
看著滿堂的什么少什么少,幾乎都成了張小霖的陪襯,只有南陽王子處獨自一人,似乎對張小霖有著無窮恨意。
不好,這王少今天風頭盡失,此人心胸狹窄,只怕會對張小霖不利!
水霏霏不由擔心起來,王家是五大世家之一,勢力非同小可,要是他們對張小霖不利,那張小霖可就危險了。
都怪自己考慮不周啊。
張小霖寫完詩以后,也有幾個才子上臺寫了幾首,不過都上不了臺面。
紅葉詩社又安排了歌舞,輕歌曼舞中,時間最是易過,很快便是夕陽西下,天色漸晚了。
待歌舞下去,趙來鶴便踏上舞臺:“諸位才子,今天是元宵佳節,從現在開始,我們的活動轉到了戶外,眾所周知,我們秦嶺書院創立已有百余年,許多飽學之士,理學名臣,都出自咱們秦嶺書院。
書院三面環水,這是什么水?灞河!
灞河兩岸都是垂柳,從古至今,友人在灞河邊離別時,都會折一枝灞橋柳枝,當作紀念,自漢以來,多少詠柳的詞句,便出自灞河。
今天,我們也效仿一下古人,來一個灞橋詠柳。
河邊不但準備了精美的小吃,美酒,還有筆墨紙硯,大家什么時候詩興來了,隨時隨地可以寫出來。“
眾人一聽,今年的燈會流程似乎變了,以前都是在大廳吃完晚飯,再出去猜燈謎,今年干脆連晚飯都準備在河邊了,一邊詠柳,一邊吃小吃,有意思。
秦嶺書院百年歷史,底蘊確實深厚,一條長廊長達數里,兩邊已經掛滿了燈籠,整個長亭像一條長龍,橫臥在灞河西岸。
天氣還很冷,灞河邊的垂柳嫩芽極少,纖細的柳枝垂入水中,更顯妖嬈。
眾人一邊品嘗美食美酒,一邊欣賞河邊美景,實在是美不勝收。
也有不少才子在一邊吟哦,有的已經提筆揮毫,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