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爺組織了一支由五十個小廝小太監組成的追債宣傳小組。遇到那種不配合的勛貴大臣,九爺就叫這五十個小廝小太監,站在人家府邸外的大街上,敲鑼的鼓的大聲喊著誰誰家欠了朝廷多少銀子。
家中小妾多少人,兒子多少個,女兒有多少。
大聲的建議世人不要跟他們家聯姻,以免將來自家姑娘的嫁妝都要拿來替夫家還國債,又大聲的說著這家的姑娘沒有嫁妝。
總之就是怎么損怎么來,不講半點江湖道義。
有不少御史言官上奏彈劾九爺,九爺那是為了銀子敢跟你拼命的主兒,幾個御史言官真心嚇不到他。當今象征性的訓斥了幾句后,卻沒實際的處罰。于是九爺就更放得開了。
叫人喊上兩天,宣傳隊就換一家,然后當鋪的管事就進行下一步工作。
您瞧,這個銀子還是有別的還法的。
我們九爺宅心仁厚,可以先幫您墊上
四爺和十三爺一隊,九爺和十爺一組,兩個講究的硬是沒有兩個不講究的有辦法有效率,不過個把月,九爺和十爺那份名單就討了個七七八八。
剩下的是,是真榨不出半兩油的了。
于是兩支追債小隊再互相交換名單,九爺和十爺繼續追債去。四爺和十三爺則拿著重新規置的名單,用著從九爺那里討到的好辦法出門了。
沒銀子還也不是不能理解,不過子孫后代的前程可能就要耽誤了。
什么意思
什么時候將銀子還上了,你家的兒郎再出士,你家的閨女再選秀吧。
旁的不敢保證,落個榜是沒問題的。
至于選秀嘛,姑娘都是好姑娘,哪能落選呢。只是家里欠了國庫的銀子,也不好抬舉。不如就先記個名,什么時候還上銀子,再允了姑娘自由婚配。
大清選秀最可怕的不是選上了,更不是落選,而是記名記檔的那種。
姑娘選秀時,選上了或是進宮,或是賜婚。落選了就自由婚嫁。而記名呢,就是瞧著還不錯,但一時又不知道怎么安排,便先記上名字,等以后再做安排。可三年一次選秀,秀女又那么多,時間長了,誰還記得有這么個記名的秀女。
然秀女記名后,沒有得到準確的去留,是不允許自由婚嫁的。有些姑娘就因著這個記名,生生耽誤了一輩子。
有些人家得罪了人,他們就會用這種方法折騰人家的姑娘。沒體面的人有,求不到皇帝那里,私自婚嫁了,又是抄家滅族的大罪。你要是心疼自己姑娘,你就得服軟。不然自家姑娘被留成老姑娘都有可能。
想靠閨女選秀搏前程的路,那是直接給你掐斷了。
這一招,更損。所以九爺做為一個膚淺的,只知道向錢看的男人,將這個辦法說給了四爺和十三爺。
想到空空如野的國庫,一直虎視眈眈的準噶爾,以及今年大旱的幾個州鎮還等著撥款賑災呢,四爺便也顧不得什么了。
當然,如果這些人家能按時將銀子都還上,那些事情也不會發生。如果明明有銀子卻不還,歹竹難出好筍,這家的兒女也未必是個好的,絕了前程了不可惜。如果是真的沒銀子還國債,品性又良善,兒子真有治世之才,這種威脅也就是口頭上說說罷了。
歷史上,四爺收債并不順利,不說沒有九爺十爺的幫忙吧,這兩人還伙同八爺一塊給四爺使絆子。
弄得四爺的名聲臭到家了不說,還沒收上多少銀子。一直到四爺登基了,那些欠債的才一個個被四爺找出來,一鍋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