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什么都可以不喝,唯獨不能少了茶,否則這漫漫長夜怎么才能熬得過去。
不同于萬事不愁的榮妃,宜妃近來正在為四公主犯愁,四公主雖然不是她生的,可她也是四公主的姨母,這孩子的大小是在翊坤宮里養大的,她沒有女兒,四公主就像是她的女兒。
這宮里攏共也沒有幾位公主,大公主早逝,榮妃所出的二公主非但嫁在京城,還有正兒八經的公主府,布貴人所出的三公主卻是被萬歲爺嫁到了蒙古。
眼看四公主翻過年就十八歲了,這婚事怕是就要定下來了,比起撫蒙,她更希望這孩子能夠留京。
“塔娜性子剛硬,放在跟前看著還好,若是嫁到草原上,我和她額娘怎么能放心得下。”宜妃絮絮叨叨地說著,又提起塔娜小時候的事情,其實她更想問的是萬歲爺當年為何會將茉雅奇留京,只是現在這場合不適合問。
因為茉雅奇,榮妃對其他幾位公主,尤其是三公主和四公主,都略有了解,三公主性子柔順,四公主不像生母郭貴人,倒有幾分宜妃的品性,很是招人喜歡
這宮里沒有哪個母親愿意將女兒送去撫蒙,榮妃也心疼幾位公主,三公主被指婚蒙古時,她也為這孩子在佛堂求了幾次平安,添妝的時候多給了幾件首飾,可除此之外,她也沒能力做什么了。
倒是老三伴駕去草原時,特意去見了三公主和額駙,還為布貴人捎了三公主的信件和禮物。
茉雅奇可以不撫蒙,是老三幼時拿牛痘的功勞換來的,就連額駙都是老三挑的。
三公主、四公主都是好孩子,可老三也沒有功勞再去交換了,就算是有,她這個做額娘的也舍不得自己孩子。
榮妃了解宜妃的人品,倒也不曾瞞著,大年初一便去了宜妃的翊坤宮,將這事兒的原委說與宜妃聽。
如果說宜妃原來還抱有三分希望,聽完之后是一分也沒了。
用像牛痘那樣大的功勞換一位公主不撫蒙,合不合算另說,關鍵是沒有,她沒有,她妹妹沒有,兒子們也沒有。
就算是她有,也不一定會選擇用在塔娜身上,老五這般不招萬歲爺待見,她要有這么大的功勞就給老五換個爵位了。
既沒了不撫蒙的希望,那就為好好撫蒙做準備吧,足夠的銀錢,靠譜的人手。
前者宜妃和郭貴人能湊,后者就只能指望老五了,小九未曾正式領差事,十一還在上書房讀書,唯有老五,不光參政好幾年了,還在內務府辦差,此事交給老五再合適不過了。
老五當著額娘和姨母的面拍著胸脯應下了,可等出了翊坤宮,臉色便是苦的了。
內務府安排給公主的陪嫁之人,皆是上三旗的包衣,身家清白,可距離額娘所提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既要吃苦耐勞,還要機靈聰敏,要有手藝不錯的穩婆,還要有身手不錯的侍衛,最好跟著位略懂醫理的嬤嬤,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忠實可靠。
可有這樣能力的人,又怎么會選為公主的陪嫁,早就有更好的位置安排了。
隨公主嫁進草原,可不算是什么好差事,草原日子過得艱苦,連盛京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