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自己的兒子里來回扒拉,多是多,就是不爭的也太多了。
尋常百姓之家,子孫尚且能為了幾間破茅屋爭的不可開交。
他的兒子們倒好,個個都挺知足的。
不知足的康熙,一路沿著河堤南下,被水災淹過的地方米價居高不下,竟比京城還貴,便下旨截留了十萬石漕糧,用于抑制米價。
再截留十萬石,放到水患最為嚴重的揚州和淮安兩地。
康熙這一路走得極慢,不知巡視了河堤,也巡視了河堤兩岸的百姓。
因此在截留漕糧后,沒幾日的功夫,又免去了江蘇、安徽兩地從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三十六年百姓所欠的一切地丁錢糧。
等御駕行到杭州,又免了淮揚九州縣康熙三十七年所欠的地丁錢糧,共計白銀十九萬兩,糧食十一萬石。
一路走一路減,連浙江鹽課都減去了三萬一千三百兩的加征銀。
每到一地,士紳耆老拉著桿子橫幅恭迎圣駕,圣駕臨幸之地,都建有畫廊、游亭,張燈結彩,掛有絲綢,場面之浩大遠勝于前兩次南巡。
御駕所過之地,無不感念皇恩浩蕩。
江南士子們,文采斐然,歌頌圣上仁慈英明的詩詞文章比比皆是。
待到五月份折返回京時,又沿著已經改道的渾河巡視了一圈。
渾河改道已經完成,比工部預定的工期提前了八個月,雖然四百萬兩銀子花得只剩下幾十兩,可完工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上幾分。
據工部官員勘測,此次渾河改道后,下游可穩定四五十年。
康熙御口一開,將渾河改名為永定河,誠親王做為主持永定河改道的功臣被獎賞雙俸,也就是說,日后每年可以領雙倍的俸祿。
親王的年俸是一萬兩白銀和一萬斛祿米,翻倍之后,確實比賞個莊子要實惠,當然前提是親王本人不能短命,活得越久越值。
靳輔被賜黃馬褂一件。
賞工部尚書薩穆哈、吏部尚書馬武白銀兩千兩。
汪繹、張廷玉等六人入翰林為庶吉士,年羹堯等五人入工部為正六品主事,富爾敦等三人入吏部為正六品主事,另有三人如工部做主事,余下之人皆外放。
跟往屆進士比起來,此屆進士留京人員多,官位起步高,還大都在皇上面前掛了名,跟誠親王的關系就更不必說了,一年多的上下級,吃一樣的飯,睡一樣的房,天天打照面。
在他們這些人心里頭,已經是誠親王一系的人了,若非如此,誠親王何必在給萬歲爺的折子里稱贊他們,又何必待他們如此親善,說是如師如兄也不為過。
像年羹堯,不止打算自己追隨誠親王,還寫了信給父兄,用明相當初勸他的話來勸導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