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上書房墊底,那是因為他長到八歲,都沒人教過他漢語,皇阿瑪也不希望被太后撫養過的他是個出類拔萃的,他這也算是奉旨墊底了。
但弘昇不同,他希望弘昇能夠成為一個文武兼備的人,一個能夠在學業上名列前茅的人,跟他這個阿瑪不一樣。
胤祉忙著哄兒子、籌辦學校,絲毫不知,因為一個尚未建起來的幼兒園,京城已經悄悄卷起來了。
直郡王給自家兒子請了上一屆的狀元汪繹做開蒙先生,五貝勒家的長子,開蒙先生也是狀元出身,如今在翰林院做侍講學士。
有這兩位帶頭,開蒙先生的標準直接被拔高了。
翰林院的大人們,隔三差五就被邀請去做開蒙先生,能開口邀他們的,基本上都是皇室宗親,地位顯赫,手里頭也不差銀子。
翰林院是清貴之地,出了名的錢少事多,但這里面的大人們前程遠大,沒有幾個人會為了銀子去給三歲孩童開蒙,當然,若是龍子鳳孫那就另當別論了。
皇氏宗親雖然也流有皇家的血脈,但已經不能算是龍子鳳孫了,像簡親王世子雅爾江阿便請不到愿意給他家小孩開蒙的翰林院官員,只能退而求其次,從官位不高、出身不好的二甲進士里選。
京城品級不高的漢臣,突然就成了香餑餑,有不愿意給幾歲小娃娃開蒙的,但也有大把的人愿意,畢竟銀子是真香,皇室宗親給銀子給的都很痛快。
底層官員大搞副業,中層官員默默圍觀,高層官員滿頭霧水。
誠親王和納蘭明珠憋了半天,結果就這
是誠親王太廢了扶不起來,還是納蘭明珠太老不中用了
看來索額圖雖然退了,但太子的儲君之位還是穩穩當當。
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九阿哥處置了刑部的四名官員,因為這四名官員的品級都在正三品以下,也并非太子黨的人。
直郡王的大刀揮到一半,就被納蘭明珠攔住了,兵部左侍郎耿額暫時不能動,留著日后有用。
有什么用處,直郡王不知,但也把刀放下了。
十阿哥如今在工部待的時長已經和七貝勒不相上下了。
這些細節幾乎沒有人留意到,全都被誠親王準備籌建的學堂吸引住了目光。
選址在南城的學堂還在修建,招生簡章就已經貼遍了京城的各個街道,這也是許多人忙著給自家幼童請開蒙先生的原因。
先不說這所學堂能請來什么樣的先生,單是和皇孫一起上課做同窗而非伴讀,就足夠有誘惑力了,別說那些皇室宗親了,就連太子黨的成員,不少都跟著動了心。
誠親王這么大的動靜,萬歲爺不可能不知道,可這位不曾言語,有了經驗的眾臣也不敢貿然彈劾,上次那么大的陣勢都被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