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兩件都交由朝臣商議,其中廢太子謀逆案是朝臣不敢接手,可并非是他不民主,輪到第三件,胤祉乾綱獨斷了一回。
各部招收小吏的數量直接定為現有小吏的四分之一,招收標準比照內務府、戶部,以及刑部。
內務府和戶部關于小吏的招收標準,還是胤祉當初定下的,至于刑部,從前年開始,老九就開始比照內務府和戶部的標準在刑部招收小吏。
招收小吏的布告,三日之內就要張貼,考試時間卻要推到一個半月后,而且各個部門的考試時間則是要錯開來,由各部自己選定日期,內閣負責統籌協調。
一場大朝會,眾人只覺恍在夢中,天變的實在太快了,快的讓人目不暇接,半年前廢太子還如日中天,如今廢太子倒了,連萬歲爺都氣病了,主持大朝會的居然是有著活閻王之名的誠親王。
臨了結束時,依舊是那熟悉的公鴨嗓,喊退朝的還是梁九功,好多人下意識就要行跪拜之禮,看到前面未彎下去的膝蓋,才想起來今日規矩改了,不必三拜九叩,拱手彎腰行禮即可。
實在是新鮮。
打從這一日起,京城的新鮮事兒就沒少過。
先是朝廷各部張貼了招收小吏的布告,不限出身是重點,考試科目有二算學、律令。
緊跟著京城最大的書肆便上新了相關的書籍算學基礎、大清律令大全、算學三百道、律令知識小結、小吏招收模擬題、小吏真題演練
都是在莊子上所建的那些小學的課本、習題冊和試卷,如今改改名字可以直接拿來用。
除去顯赫富貴人家,除去八旗,除去科舉取士的讀書人,京城認字的青年和少年,大都沸騰起來了,當然盡管布告上未限制性別,眾人也都默認了招收的是男性。
買書、背題、刷題。
只要認字,便能背誦律令,要看懂算學基礎也不難,上面的題目由易到難,有例題,有講解,有習題。
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而朝堂上,關于公辦小學的章程還沒有定下來,問題主要出在禮部。
無論誰上折子,禮部的人都能挑出數條毛病。
只面向皇室宗親,被批評阿諛奉承。
只面向官宦子弟,被批評是第二個國子監,沒有建立的意義。
面向京城百姓,被批評不切實際。
總之,怎么樣都不行,雞蛋里都能挑出骨頭來。
少了一位尚書,又新換了左侍郎的禮部,難得有像這樣上下齊心的時候,擺明了車馬要將公辦小學劃到禮部名下。
等公辦小學各項章程都定下來,正式開建的時候再動手摘果子,難度大不說,就算是摘到了,禮部在其中的功勞也不會很大,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