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御史站出來道“玻璃房子是何用途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多的玻璃從何而來,殿下哪來的銀錢買這么多玻璃”
是收受了賄賂還是截留了從戶部分撥出來的銀兩
總不能是西洋人與三皇子一見如故,送了這么多價值不菲的玻璃吧。
胤祉定定的看了看劉御史,他這是又招誰惹誰了,可別說劉御史是出于正義才彈劾的他,沒憑沒據的直接在大朝會上上奏,而不是走正常的流程將折子上交,經內閣轉到皇阿瑪手中,再由皇阿瑪決定是否要把折子拿到大朝會上來討論。
胤祉想想在宮宴上被大臣們圍著敬酒的待遇,哪里還能猜不出原因來,只是不知道劉御史背后站著的人是誰,大哥,太子又或者是想向國庫借錢但申請書被駁回的人
不是胤祉要惡意揣摩他的兩個哥哥,而是最后一種可能性的確最小,畢竟每個官員最多每年只能向戶部借二百兩銀子,為了二百兩銀子得罪一個皇阿哥,這實在不是一筆合算的買賣,這世上有幾個傻子,更何況還是當官的。
“劉御史覺得玻璃價值不菲,但那不過是我隨意便能讓人鼓搗出來的玩意兒,自家產的不值什么錢。”
胤祉略作停頓,似笑非笑的回頭看了眼劉御史,然后才道,“兒臣身在戶部,每日看著銀子進進出出,也難怪會被劉御史懷疑,兒臣愿意接受調查,若拿了一枚不該拿的銅錢,便任由處置,且請離開戶部。”
“不過,兒臣認為劉御史之所以會懷疑兒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財政情況不夠透明,戶部撥下去的銀兩用到何處了、怎么用的,很多人都不清楚,包括我們戶部自己也不能掌握全部的情況。”
“為了避免貪污,避免像兒臣這樣的人借助職務中飽私囊,兒臣建議將財務情況透明化,比如我們戶部,每個月會把所有的撥款情況貼在衙門口明示,也包括戶部衙門所使用的各項經費和財務,冬日用的炭、夏日用的冰,每個月消耗的紙張和筆墨、耗損的桌椅板凳茶壺茶盞、每月的茶葉木柴這些都要進行公示。”
“當然余下的衙門也要如此,要將使用的各項經費和財務列出來,戶部的每一項撥銀之后都會進行后續的核對,確保每一兩銀子都落在實處。”
來啊,互相傷害啊。
胤祉是沒什么好怕的,他所在的戶部也沒什么好怕的,他都在戶部待三年了,大的蛀蟲被他踢走了,小的蛀蟲也不敢伸手,真查起來才好呢,也省得再有人以為他們戶部守著銀子手里頭就一定不干凈。
兔子急了都會咬人,朝堂上沒有人會把三阿哥當兔子,可今日才知道,這不只是個猛獸,還是個瘋了的猛獸,一言不合就要拖著大家伙一起去死。
財務全部透明化,這不是要逼死大家是什么。
大清不是沒有純粹徹底的清官,只是那樣的頑固才幾個,官場自有官場的一套規則,眾人都拿你不拿,頂頭上司都拿你不拿,這官還能不能做了。
更何況那俸祿實在是太低,當官的哪一個不是要養家糊口,商人都要納幾個妾養幾個瘦馬,當官的也不能差太多吧。
“臣以為不妥,如此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勢必會干擾朝廷正常的運行。”
“臣也以為不妥,將各項費用張榜明示,百姓未必能理解,若是引得百姓生起對朝廷的怨懟之心,后果將不堪設想。”
“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三阿哥即便是不滿劉御史彈劾,也不該拿國事開玩笑。”
康熙示意梁九功讓眾臣停下來,亂糟糟的,往日文質彬彬的大臣們如今和在街頭叫嚷的攤販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