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大開眼界的還有康熙,去年他還開放國庫允許官員借銀,可如今瞧著,需要借銀子的官員是少數,富到流油的才是多數。
老三那里從不防著他,皇莊除了一些蛀蟲被踢了出去,剩下的人都在,老三接了多少訂單他知道,具體的名單他都有一份。
康熙不知道的是這些銀子到底是貪污所得,還是祖上傳下來的,不過目前調查這些并不是最緊要的,就算是查實了,他也不能把人都處置了,只能挑幾個猴子殺給雞看,眼下最要緊的是老三手里的銀錢。
當阿瑪的問兒子要錢,實在不是一樁體面的事情,尤其他還是皇帝,富有四海,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可老三手里的銀子實在太多了,而且將來還會更多。
這樣一個聚寶盆放在皇子手中,哪怕是老三,康熙也不能完全放心,他尚且不能,太子日后就更不能了。
正所謂懷璧其罪,老三眼下便是如此。
康熙想要收回皇莊,收回老三的那兩個作坊,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兒,他也相信老三的孝心和忠心,是不會因此便怨懟對他這個皇阿瑪的,可正因為如此,他才不能讓老三吃虧。
康熙反復斟酌,還是親筆寫下了一道冊封圣旨,先讓人把太子叫到乾清宮里來,直接把這道圣旨拿給太子看。
這是一道封爵的圣旨,封的是親王,還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封號是誠,冊封的原因是投獻有功。
看完圣旨,太子心下了然,老三那里這一個多月以來的盛況他也聽說了,拿一個聚寶盆換一個鐵帽子親王,實在很難說老三是虧了還是賺了,就像他現在也拿不準哪一個老三對他更有威脅,是日進斗金的老三,還是做了鐵帽子親王的老三。
“皇阿瑪,兒臣沒什么意見,三弟若愿意把玻璃和鏡子的方子都交給朝廷,如此巨利的生意從此歸朝廷所有,的確應該給三弟獎賞,只是大哥如今還是光頭阿哥,便讓三弟做鐵帽子親王,兒臣擔心大哥那里會不好受。”太子斟酌道。
大哥早晚是要封的,不可能做一輩子的光頭阿哥,比起三弟單獨被封為鐵帽子親王,倒不如把大哥也捎帶上,或貝勒,或郡王,哪怕又是一個親王也好,至少不讓三弟獨大。
而且親王爵一旦封多了,也就沒那么值錢了。
康熙卻是擺了擺手“老大那里朕自由安排,若他不想被弟弟比下去,那就要拿出功績來。”
他當初也是給了老大機會的,讓老大做副將隨福全出征,可那一場穩贏的仗,卻還是讓噶爾丹逃了回去。
若現在不明不白給老大封了爵,那說不過去,他的這些兒子們,得先把本事亮出來,才有爵可封,而不是仗著出身,隨隨便便就封個爵位在身。
如今老三亮了本事,那他自然要給老三封爵,不能因為老大是個光頭阿哥,就無視老三的功績。
太子看著桌面上攤放的圣旨,皇阿瑪的字他是認得的,這道圣旨從開頭到結尾都是皇阿瑪親手寫的,禮部那邊不曾聽到動靜,怕是三弟的這個封號也是皇阿瑪想出來的。
誠親王,鐵帽子親王,十五歲的親王。
就算是老三上交了兩個方子,可皇阿瑪這般厚賞是不是也太偏心了,若不是老三,換做是別的皇阿哥,老大,老四,或是老五,皇阿瑪也會給一個鐵帽子親王嗎。
大清至今都只有八位鐵帽子親王,都是在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室宗親,鐵帽子親王不止可以世襲罔替,還有著配享太廟的殊榮。
在此之前,皇阿瑪從未下旨封過鐵帽子親王,事實上皇阿瑪對爵位吝嗇的很,卻獨獨對老三破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