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勾了勾唇角“看來兒臣過幾日就要喝到三弟的喜酒了。”
他倒是想看看,做了鐵帽子親王的老三,還能不能一如既往的赤誠簡單毫無野心。
更想看看,老大到時候能不能忍得下去。
皇阿瑪從前架著老大和他相爭,后來又搞出了個所謂的三方平衡,如今呢,這是打算把老大踹下去,只留老三一個嗎。
胤祉被叫去乾清宮的時候,剛剛數完銀票,他打算拿出二十萬兩銀子來置辦田產,在京郊是很難買到了,還是要去南邊,越往南越好,最好是還靠著海。
銀子多了是會燒手的,胤祉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想給自己和家人安排個后路,另外皇阿瑪那邊他也打算有所表示,沒有皇阿瑪護著,這樣滔天巨利的生意想不惹人覬覦都難。
皇阿瑪不是欠了曹家嗎,兩次下江南都是曹家接駕,還是曹家自掏腰包給皇阿瑪建了行宮,皇阿瑪原本還打算讓曹家去戶部借銀子來彌補虧空,只是讓他一攪和沒辦成。
曹家這筆銀子,他替皇阿瑪還上好了,日后皇阿瑪再下江南,一應的費用他也可以出,只要皇阿瑪能夠出面保住他的這兩個聚寶盆即可。
這可是一樁雙贏的買賣,皇阿瑪還了曹家,日后也不需要再為下江南的經費操心,為國庫省了大筆的銀子,他呢,他賺的可不是底層百姓的銀子,而是這些富得流油的達官貴人和商人們,還順手搶了西洋人的生意。
于情于理,這樁生意皇阿瑪應該都不會不同意。
胤祉以前有過幾次說服皇阿瑪的經歷,這次也是信心滿滿,他上趕著送銀子,皇阿瑪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正好皇阿瑪傳他去乾清宮,若是皇阿瑪心情好的話,他就順便把這事兒也說了。
胤祉一路上都在盤算怎么跟皇阿瑪提,結果到了乾清宮才發現,得了,不用提了,這倆聚寶盆不歸他了。
依著規矩,鐵帽子親王每年的俸祿有一萬兩白銀和一萬斛祿米。
而他的那倆聚寶盆,單這一個月便給他賺了將近兩百萬兩銀子,盡管他也知道生意不可能一直這么好,不會有人天天往家里買全身鏡,可這落差是不是也太大了點兒。
沒有人會嫌銀子多,胤祉也是如此,他雖然是咸魚,可也想做一條躺在金子上的咸魚。
能讓咸魚舍棄金銀的,只有安逸。
“兒臣既然做了親王,是不是就可以出宮開府了若還是住在宮里頭,就不合規矩了吧。”
康熙就知道,老三這孩子永遠都抓不到重點,這是出宮開府的事兒嗎,他反復思索頂著壓力下定決心給老三鐵帽子親王的爵位,明日上朝,說不準還會有大臣上奏反對,老三就關心出不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