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的是后面這兩件,皇阿瑪是能直接給戶部撥一支軍隊,還是愿意給戶部統籌安排數支商隊的權利
雖然兵不會多,商隊也只是售賣玻璃及相關制品的商隊,可皇阿瑪未必會放心,尤其是后者,商隊要前往全國各地做生意,在上位者眼中,這些可都是不安定的因素,加一個皇子在其中就更不安定了。
皇阿瑪對胤祉是有些了解的,大概是因為少年時期的經歷,也有可能是少數民族當政的原因,是以總是一心求穩,別看是當皇帝的人,可有時候這個皇帝當的也挺憋屈,多少貪官被揪出來都是如明珠這般只是被免個職,別說打板子坐牢流放砍頭了,連抄家罰款都不曾,日后竟然還有被起復的可能。
不能嚴打,皇阿瑪還想著吏治清明,除了偶爾殺雞儆猴嚇唬嚇唬,就只能不斷的扶持獎勵清官。
比如于成龍,這位已經逝去的老大人,便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清官,皇阿瑪曾稱贊于成龍是當今清官第一,獎賞這位老大人白金、良馬、御制詩還屢屢提拔,在皇阿瑪的獎勵宣傳下,起碼大清沒有幾個讀書人是不知道這位老大人的。
于成龍的確廉潔奉公,可也實在有能力,否則也不會入皇阿瑪的眼,但大清多的是能力普通的尋常官吏,只是選幾個能干的清官當做楷模是遠遠不夠的。
皇阿瑪一心求穩,寬仁待下,大力發展農桑,幾度圍剿噶爾丹,跑到曲阜去祭拜孔子廟,還搞出了所謂的文字獄,便是為了一個穩字。
胤祉不認為如此求穩的皇阿瑪,會給他和戶部這兩項特權。
康熙沒有應下來,但也沒有當場拒絕,反而有在認真考慮,他當然不想給老三太多的特權,這不利于朝堂穩定,對太子和老三本人都不好。
但這兩個聚寶盆交給別人他不放心,太子是萬萬不行的,老大也不成,看看兵部上個月鬧騰成什么樣子就知道了,固然是老三在有心找茬,可那又不是栽贓陷害,兵部若真的干凈,又怎么會鬧成這個樣子,戶部的帳被宗人府和刑部都查了一遍,不也干干凈凈的嗎。
至于旁的兒子,一方面是年紀小,有沒有這份能力還不好說,另一方面,又有哪個如老三這般赤誠孝順呢。
余下那些兒子們不成,宗親和大臣們就更不成了,兒子們撈錢好歹是肉爛在鍋里頭。
康熙手底下不是沒有如老三這般清廉的官員,于成龍走了,還有小于成龍,如今的通州知州,和于成龍同名,也像于成龍那般清廉,還有兩江總督傅拉塔、御史郭琇、兗州知府張鵬翮
可這些人再怎么清廉,也不比老三讓他信任,如此巨利的兩樁生意,只有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頭才能放心。
老三是最合適的人選,只是也不能全交給老三,還得有兩三個既人品貴重不給老三添亂但又能監督老三的人在。
“你讓朕先好好考慮考慮,這事兒不急,你先把手頭上的訂單都忙完,別交接的時候再留下尾巴,方子一旦上交了朝廷,這兩樁生意你便不能再做了,自己拿來用的也不成。”
居然沒有直接拒絕,胤祉抿了抿唇,行吧,那皇阿瑪就先慢慢考慮,他回去把剩下的貨趕一趕,這樁生意不能做了,可賺的錢實在不少,他還打算去南邊置地呢,最好是他能自己過去看看。
不過想也知道,除非皇阿瑪再度南巡,否則皇子阿哥要出京可不容易。
而且今年他可是忙得很,再有半個月,便輪到四弟大婚了,他這個當哥哥的總不能不參加吧,下個月是二姐姐出嫁,作為親弟弟就更沒有不參加的道理了,等這兩樁婚事都忙完,他的親王府也應該開始建了,沒有幾個月是弄不下來的。
掰著手指頭數一數,今年的行程都要排到冬天了,哪有時間跑到南邊看地去,只能先安排人過去探探了。
胤祉頭一次如此期盼皇阿瑪南巡,他也好跟著坐一趟順風車。
回到阿哥所不到兩刻鐘,胤祉便等到了來宣旨的梁總管,帶著福晉在前面領了旨,金山銀山就這么沒了,換來的是一個鐵帽子親王的爵位。
皇阿瑪的圣旨上只冊封了他為親王,半個字兒都沒提福晉,所以福晉現在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子福晉,需要他上折子請封,皇阿瑪那邊再批示下來,他才能帶著福晉一塊升職加薪。
皇阿瑪省了一行字,就給他省出來了一封折子,到時候怕是還要勞煩梁總管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