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朱瑤彧的反問,朱尚書令沒有說話,他看向朱善,等大兒子發表見解。
朱善不是和沈羅玨第一次見,以前沈羅玨做外朝監督,也是干過實事的,說來也就是前段時間。
“瑤彧,為兄曾與陛下同朝,那時陛下為外朝監督,心中便十分注重民生,經常去戶部與工部兩處。”
沈羅玨去戶部是為了稅收,去工部則是看看每個地方的水利工程和目前的農具,那時候沈羅玨還揪出來幾個蠹蟲。
貪小財,沈羅玨不會管,但是敢吃大頭,那她非得把那人扒一層皮不可,那時齊王獻王斗的狠,這些大肆斂財的家伙多半是兩黨其中一黨的,沈羅玨每次都是借著另一方的力,把人給端了。
只是她那是做事太急,露了端倪,讓身為百官之首的朱尚書令發現了不對,這才有了后來朱尚書令試探她,下注壓她的事情。
畢竟一個熟練運用借力打力,達到目的還不牽連自身的聰明人,還是很有押寶必要的。
話說遠了,此時朱善說這話,聽在朱瑤彧耳中,就是沈羅玨太過于注重民生,這才出了個昏招,登基第一件事就去抓民生了。
世人多追求虛榮,注重繁文縟節,沈羅玨本來就是公主,她應該在上位后趕緊昭告天下,收服百官,消除女子登基帶來的劣勢,而不是去看那些微不足道的泥腿子。
朱瑤彧如果沒有去紫羅縣當過官,沒有和沈羅玨下過地,她可能會和朱善是一個想法。
“兄長,你熟讀經書典籍,又曾為科舉之魁,如今官拜中書舍人,是朝中一等一的才俊。”朱瑤彧張嘴先是一頓夸,然后猛地說道“可你為何連一個地方小官都不如呢”
朱善不解,被妹妹罵了,他也沒有露出一絲怒氣,而是虛心聽教,詢問朱瑤彧所言地方小官是誰。
“她姓周,名溶月,你應該知道她,陛下曾在西成紫羅縣暫留,我為陛下分憂,暫代紫羅縣縣令一職,后來陛下到了定安城,紫羅縣縣令一職,便由周溶月接替了。”
至于后來朝廷派去的那個紫羅縣縣令,朱瑤彧表示,有這人嗎
反正沈羅玨只承認周溶月當縣令。
朱善恍然大悟,“原來是陛下舊部,周縣令的名字我確有耳聞,可這與陛下此舉有何關系”
他當然知道周溶月,其實朝中不少官員私底下都說起過這個周溶月。如果說沈羅玨是歷史上第一位女帝,那周溶月便是第一位女縣令。
朱尚書令失望的看了眼兒子,出言提醒,“周溶月是罪臣之后,乃是官奴婢出身,同時她是行宮女官,陛下重用她,蓋因她之才華。我們這位陛下,不問出身,只看才能啊。”
朱善還是不太懂,向來不就是如此嗎朝廷官職,亦是能者居之。
朱瑤彧端起茶杯,抿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兄長,你是朱家子弟中的佼佼者,故而你為中書舍人,若你不是朱家人,你能坐上如今的位子嗎”
朱善聞言,瞳孔微震,他似乎明白了。
他聽過有關那位紫羅縣女縣令的傳言。
據聞紫羅縣靠著布莊和琉璃坊大賺特賺,因為布莊的紡織刺繡由女子來做,因此紫羅縣是女子待遇最好的縣城,方圓幾百里的女子都從布莊接活,有一門手藝,能賺得到錢,那邊的女子生活過的極好,甚至有不少女子都去讀了女學,和女先生讀書習字,一年過去,大部分女子都能讀會寫了。
還有不少女子打算接著讀,甚至從紫羅縣還流出來過,說她們要和男子一樣,去考科舉。
正是考科舉一事的流言傳到京中,這才引起一些人的討論,不過那些人大多數是覺得此話太過荒唐,并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