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持續了一個多月,今年的收成很不錯,加上紅薯的產量,光安寧周遭村鎮的糧食,就將附近的幾個糧倉擠得米糧溢倉了。
為了更好的儲存新米,在進行過戰爭的年頭,朝廷破天荒第一次開始低價販賣陳米,往年陳米都要三年以上,快吃不了才會賣出來,而且說是低價,其實最后賣的價格還挺高,因為有些黑心的會在陳米里混沙子,一份陳米的錢,只能購買一半米一半沙。
現在不光是低價,賣的陳米甚至有上一年剛交上去的,而且都是實打實的糧食,根本沒有摻假的
沒辦法,雖然朝廷下達命令,讓各縣城酌情增加糧倉數目,但沒有一個縣城的縣令真的認認真真的聽朝廷的話了。
就算是做了,也沒讓縣里的糧倉數量翻番,而今年從民間收上來的稅,以及低價買入的糧食,豈止是比去年翻了一番那簡直是翻了四五倍
再不把陳米賣掉騰出地方,就沒地方可以放新米了還有那個好吃的紅薯,又甜又飽腹,多屯上一些,能變著花樣的吃,就是吃多了肚子里氣多,人多時不能多食,有些不雅。
卓露絳咬一口熱氣騰騰的紅薯,從未品嘗過的香甜味道讓她瞬間愛上了,她就像個抱著堅果認真啃食的小倉鼠,即便穿著官袍,也那么可愛。
像個沒長大的小姑娘。
從外面進來的縣丞一進屋就聞到了那滿屋飄香的烤紅薯味,他不著痕跡的咽了口口水,看向縣令。
縣令已經咽下嘴里的紅薯,沉下臉,勉強從沒長大的小姑娘,變成了個還算精明的少女。
卓露絳看上去沒什么攻擊力,但縣丞不敢小看她,這位是今科進士榜二,僅次于那位朱狀元,而且父親還在朝為官,三品高官啊誰敢小瞧她
“見過明府,明府,在下已將今歲糧稅登記在冊,可是要入庫封存冊子”
“辛苦縣丞了,再派人核計一下,沒有大的疏漏就將冊子送到安寧城去吧,今年是紅薯栽種的第一年,想必陛下會很好奇它的產量究竟如何。”
縣丞聽了卓露絳的話,作恍然大悟狀,欽佩的又行了一禮,“還是明府所想周到,吾遠不及明府萬分糧稅之時告一段落,不知明府可有時間我兒在田間邀縣學好友舉辦詩會,宴上均是我梁城的青年才俊,明府乃是進士出身,若能賞面蒞臨,必能振我梁城學子志氣,明年春闈,創下佳績。”
卓露絳不太想去,但和學子們相交,對她的名聲有好處,如果真的有學子成績好,考出去,那么就是她的政績。
政績越高,她才能在三年述職之期到了后,再往上走一走。卓露絳不是個著急往上爬的人,但是她那位同期,在前幾日升為京兆府尹了。
她還是個小小縣令。
梁城周遭村鎮加上城里的人口不過八萬余,比起人口數十萬的安寧城,這梁城當真是小。
“好,明日詩會,我定會到場。”
此言一出,縣丞滿意點頭,這幾日忙活不停而憔悴萬分的臉,都變得神采奕奕。
人活一世,心中總會有自己的理想,對于縣丞來說,后代能比他強,就能令他滿意了。
多么容易滿足,卓露絳想,她遠不如這位年老的縣丞。
這世上她不如的人有很多,如果是之前那個心高氣傲的卓露絳,她不會低下頭去看底下的百姓,甚至此刻她可能已經將朱瑤彧視為畢生政敵了,兩人相比,她差朱瑤彧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