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修好后,聽說梁城現在挺熱鬧的,因為離著京城近,交通還便利,匯聚了四周不少商販落腳。
卓露絳還很熱衷提高經濟,出臺了不少對商人很友好的政策,還學著安寧城,在梁城內劃分坊市,過去才一年,儼然一副要重新建造一座梁城的態度。
而且,在沈羅玨沒有掃黃前,卓露絳就清掃了城內的教坊與青樓楚館。
民間傳卓露絳將教坊趕出城,實際上她只是將那些在教坊沒有掛名,純靠皮肉生意的人趕走了,如果有人愿意過上好日子,不賺快錢,她還會給那人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
她以自己的女子身份,早早就宣布禁止梁城內有皮肉交易,她看不過去。
沈羅玨很欣賞卓露絳的做法,太遠的地方卓露絳管不了,但梁城這一畝三分地,卓露絳管的很不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不驕不躁,能屈能伸,還擅長察言觀色,是個人情世故上的人才。
比這次科舉選出來的人好用的多。
現在女學生還沒有培養出來,能參加科舉的世家女都在朱瑤彧那一屆參加了,導致今年的科舉,最后選出來的頭三名都是男子,進士里也是男子占大多數,女子也有,鳳毛麟角不說,名次還比較靠后,學識顯然拼不過。
學的時間短,結果如此,可以理解,沈羅玨也能接受。
只是男子入朝后,沈羅玨用著不貼心,就不太想給他們太多權力,干脆都像對待時瑾一樣,扔出去當縣令。
實踐出真知,有幾分幾兩,就看能不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好。
即便沒能耐,也沒太大關系,無功無過也挺好,就像現在的時瑾,這位到了地方上,就一直隨大流,不犯原則性錯誤,對朝廷還算忠心,就是本人沒多大理想,比較咸魚。
其實沈羅玨對時瑾的滿意度,比當初考上進士的女子還高一點,別看卓露絳和朱瑤彧在朝中勤勤懇懇,大放異彩,當初成為進士的其他世家女里,其實大多數在混,卓露絳和朱瑤彧是特殊者。
不光混日子,更可氣的是將自己的官位拿給家族中其他人用,這里就要提到大莊獨有的禪讓舉薦制度,算是前朝的遺存。
士族出身為官者,若是因由辭官,可舉薦親友替之。
連考試都不用,說替就替了,當然,這個替官的品級有要求,一般不允許超過六品官,京城官員不管大小都禁止此制。
巧了不是,扔出去當縣令的,最高才六品。
大莊就像裹在人身上的衣服,穿的時間久了,到處是窟窿,沈羅玨只能一塊一塊的拿布縫上。
現在她還沒有將大莊這身破衣服扯了重新做的能力,好在她的手藝不錯,只要肯下苦工,她能做到以假亂真,縫補渾然一體。
沈羅玨將一年考察中不合格的進士名單寫下,叫來了薛滿堂,讓她出去走一趟,把卓露絳叫回京城,同時把把不合格的進士替換掉。
一年試用期沒干好,這些人直接被開除,回家賣紅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