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沈羅玨登基后第一個年號華景的開端,華景一年在開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平凡。
大莊的有識之士普遍認為,一切的不凡始于民報的發行。
在去年年底,民報在大莊還鮮有人知,只在京城附近流傳,并且印本極少,大多數人是依靠茶樓酒肆的說書人得知上面記載的文字與故事,而那些寫滿現實的故事讓他們沉醉其中,引發了一次次從未有過的民眾運動。
民間的聲音傳入朝廷,傳入皇帝耳中,最后皇帝由上而下的治理朝廷。
因為民報特殊的存在意義,當華景一年年末,有新的民報發售,聞訊而來的學子與官員百姓直接將書坊的臺階踏破了。
長龍排到門外是常有的事,即便沈羅玨今年增加了發行量,人們依舊一刊難求,讀民報的茶樓酒肆上座率都上升了不少。
這是第四期民報,沈羅玨在民報上刊登了明年春闈時要錄取的進士數目,比前兩年加起來還要多的數字引發了全民的熱議。
讀書而無功名的學子們意識到,這是一次絕無僅有的好機會,眾所周知,當年錄取進士的多少完全是看當年有多少官員缺口的。
今年皇帝從年頭殺到年尾,把貪官污吏,把持官位不肯放的士族敗類都趕出了朝堂,這才會空出大量官位來,以后肯定沒這個機會了,甚至等朝廷正式進入穩定期,一年一開科舉都會是奢望。
他們發現這一點后,很快就行動了起來,水泥官路修好后,冬日里出行已經比之前好受多了,至少他們不用擔心年黑之前無法趕到下一座城池,水泥官路比之前的官路要好走許多。
于是在這個冬季,通往京城的路很是熱鬧。
學子們上路趕考是常有的事,但是一下子有這么多學子,還是很少見,更不要說,這次入京趕考的學子中,有許多女子。
這些女子大多是來自紫羅縣的。
雖說其他地方的義塾也會有女學子,但是那些地方的義塾起步晚,兩年時間很難培養出有能力有資格下場的女學子。
只有紫羅縣,自沈羅玨到紫羅縣后,就開始著手培養女學子,而那些女學子本就是有基礎的,苦心學習三年,終有所成。
紫羅縣的人一動,沈羅玨就得到消息了,這次消息的來源不是聽雪,而是周溶月。
周溶月這幾日要去港口接遠行歸來的大莊一號船。
而她又接到了紫羅縣來的信,信上讓她好生幫忙照顧紫羅縣今次入京趕考的學子們,她分身乏術,干脆來找沈羅玨了。
沈羅玨只能說,沒想到周溶月在官場混跡多年,也學精了。
“你學壞了啊,讓我這個皇帝,去好好照料考進士,想要入朝為官的學子們,你這可是有作弊之嫌啊。”
沈羅玨說罷,伸手管周溶月要信,周溶月連忙將信呈上,面上全然信任。
“陛下,茗蘭將這些學子看做她的親屬,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臣,定要好生護佑她們,保她們周全,臣如今要出京,眼下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托付,想來想去,只覺得這天下沒有人能比陛下更可靠了。”
沈羅玨聞言嗔怒的瞪了周溶月一眼,隨后低頭去看信,信上娟秀的字體字字訴說衷腸,滿是擔憂與期望,落款則是摯友茗蘭。
宋茗蘭,周溶月的好友,也是現在的紫羅縣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