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忙工作嗎”明明已經過了十二點,起夜喝水的黃彌笙卻看到小放映室里還亮著熒藍的微光,忍不住就輕手輕腳地走了進去。
果然,里面仍在看電影的那個人,正是她的丈夫趙日賦。
趙日賦慣例每天都要看好幾個小時的電影是眾所周知的事了他看電影時從來就不分好差來者不拒,好的電影他就會琢磨好在哪里,差的電影他也會思考差在哪里;有空的時候,他不止會在家里的小放映室里看,還會開車到電影院里看,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觀察觀眾的反應。
“吵醒你了嗎”趙日賦回頭看到是她,便柔聲回問了一句。
“不是,年紀大了,覺就少了而已。”黃彌笙搖了搖頭,目光又投到前方的畫面上。
自從佳和接連兩部電影在北美市場打出名堂之后,趙日賦的模樣就越發的憂愁陰沉,弄得平日里能和他嬉皮笑臉打招呼的老友都不敢靠近了。
本來已經退居家庭教育兒女的黃彌笙最開始也是不太明白,直到元旦時全家人一起去美國看了蘇韻那部人工智能之后,即使是對電影行業沒多少深入的認知,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蘇韻這個小天才和外國的電影技術把現在的香江電影拋出了多遠的距離。
評價冰箱從來就不需要會制冷,評價電影的最好意見往往也是由只關注電影本身品質的觀眾提出。即使黃彌笙不懂內里道理,但在她的認知中,人工智能就是比趙氏今年出的所有電影都洋氣好看。
畢竟他們趙氏的七十二家房客靠的是舊瓶裝新酒的基礎和一大群早就有觀眾緣的藝員刷臉混人氣;而蘇韻的人工智能卻是實打實地靠著故事內容和拍攝技術,從而打動了銀幕前的觀眾。
“你也不用太擔心,我們趙氏人多勢眾,怎么都輸不過那些小打小鬧的公司,一時的票房神話只是一時,長久的票房數據才是確立一家公司活得長久的真理。”趙日賦一點點地給妻子解釋著,“更何況我也從來就不信我們會不如別人所以我今年打算發展國際市場。”
“好,你想就去做吧,我們都支持你。”黃彌笙笑了笑,“tbb有茉娜幫你看著,趙氏也有明仔在學著做事,你不用太擔心后方,大膽地去做吧”
黃彌笙比趙日賦年長五歲,曾經是趙日賦在新加坡時的忘年好友兼合作伙伴余先生的女友,卻因為偶然的機會和那時才十九歲的趙日賦一見鐘情互生好感。想不到的是,余先生在得知二人的事情后,大方地放手祝福了二人,將幾乎都要入余家家譜做姨太的黃彌笙交給了趙日賦,促成了他們的婚姻。
此后,這一對年少情深的年輕夫妻倒也度過了不少美好的同行歲月,也和滿地誕下了兩兒兩女就此兒女雙全。
但那時的世道就是這樣,就算趙日賦再怎么盡量尊重發妻,外面的花草鶯燕也還是隨著電影公司的發展接踵而至連綿不絕,堅守了將近二十年之后,趙日賦最終還是遇到了再次觸動他心弦的另一個女人。
時代的局限和曾經的經歷,黃彌笙倒是也不算很排斥放棄一切以妾室之名跟著趙日賦回香江的方茉娜畢竟她自己也是差點就嫁了比自己年長一倍多的老男人做姨太,這其中有多少真心和無奈,也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
所以,比起那些心機深沉貪慕虛榮的,方茉娜這種帶著幾分真心和自尊的第三者,既有底線也知道分寸,兩人倒也能和平相處下來。
特別是那一件事的發生,連累得方茉娜不會再有自己的孩子,她也沒有怪到自己身上。
共患難最能見人心,雖然方茉娜至今還是宣稱為趙日賦的紅顏知己并且也不住在趙家,但一家人聚會的時候,黃彌笙都總會叫上她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