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奧維茨如何苦勸,蘇韻依然又是投了那家叫做“微軟”的公司30萬美元,換來了35的原始股份。
按理說,以現在的未來兩大巨佬的地位,其實她再努力一些,可能是能收到50以上甚至是67以上的股份占比。
但問題就在于,蘇韻雖然有錢,種族和年齡所導致的社會地位卻是她最致命的劣勢。
她要是敢伸長雙手占據住過多的股份,那么“外資”股份占比過高的這兩只金蛋,就很有可能會受到她的影響,從而在其本土被壓制發展和擴張。
蘇韻也是沒打算抱著這兩只金蛋耗一輩子的心思,畢竟號稱自由的美利堅是不會放任這種等級的高新科技企業被外人占據一塊除了擔心利益被分薄了之外,高新科技這種東西的話語權也是必然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的。
因此,隨著兩只金蛋的成長和發展,蘇韻手里的股份勢必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稀釋,從而置換成大筆的資金回流國內。
是的沒錯,國內。
蘇韻可沒打算永遠都在好萊塢折騰,她那么努力地像只松鼠一樣到處依靠未來知識鉆營撿漏,為的就是等一個適合的時機,回往香江發展。
80年代趙氏電影公司開始衰落之時,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好時機。
那個時候同樣也是香江娛樂界開始鼎盛的時期,她到時應該也有十五六歲,完全可以嘗試挑戰攀登主位,而不是依附著各方大佬而存活。
佳和是允許旗下藝人成立掛靠他們的衛星公司的,也不用擔心會和佳和直接反面,反倒是能掛靠在佳和的護蔭下,逐漸發展她自己的電影公司。
港片輝煌的時期就是那么天時地利的十來年,等她的公司完全成長起來的時候,已經能把同行熬得差不多了。
當然,港片市場的命數,在這個時期也差不多了說到底,港片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資本的博弈。
香江的現在,其實是很像好萊塢的過去都是因為戰亂等原因,使得了四面八方大量的人才匯聚到一處,從而培養出來最初的一批電影人。
港片靠著與日韓、東南亞等地區相同的膚色種族以及更貼近東方思維的故事,在好萊塢電影橫行的亞洲取得一席之地的同時,遲早也是會敗于這樣的時勢造英雄局面下。
所以說,港片成也時勢,敗也時勢,在亞洲對好電影需求急缺的空檔期趁著東風崛起了一波,結果不但后繼無力還招來多方抵制。從臺島的限制令到日韓、東南亞的市場保護制度逐漸強硬,又遲遲無法與大陸交接之后,就會出現惡性循環,導致了無奈衰落的結局。
只要能解決市場這個關鍵點,其他的一切,都還是次要問題。
蘇韻這幾年專注發展海外,也是不想提前在市場未衰退時把香江其它電影公司都打倒,提前內耗掉了自己人的力量市場的興旺終歸需要依靠行業的興旺,她自己一枝獨秀而其他公司都是廢物辣雞,是撈不到多少錢的。
在蘇韻看來,想要振興香江電影、打造東方好萊塢最根本的關鍵,就是要盡力聯合香江的電影公司,從香江整塊區域的整合開始,逐步蔓延至大陸和其他地區,再到站穩亞洲這塊發展潛力無比巨大的市場,形成與西方電影體系相對卻又相依的東方電影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