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見她出來,馬上上前來屈膝見禮,朱媽媽介紹“二少奶奶,這位是大少爺房里的甄姨娘”
她還了半禮,這甄姨娘與她平輩,妾室只能算半個主子,她是正經二房少奶奶,只需還她半禮。
傅蕓原來聽朱媽媽說過宋淳房里的兩個妾室,甄姨娘的出身比另一位鄒姨娘稍差一些。鄒姨娘的父親是地方上一個六品小官,因病過世后,被京中一位表親收養,她的表親為了巴結國公府,將她送給了宋淳做妾室。
而這甄姨娘則不同,她家中是商賈出身,同是為了巴結慶國公府被家人送進來,與鄒姨娘比,低了些檔次。鄒姨娘長相不如她,卻有滿身書卷氣,能吟詩作畫,且還品位不俗,似乎這位鄒姨娘與楊氏的關系較為親密,而這甄姨娘則在大房中不怎么被待見。
來者是客,傅蕓將甄姨娘請進暖閣里說話。
甄姨娘一直是滿臉的笑色,“二少奶奶,聽說你整日在屋里不出門,只抄佛經,不覺得悶得慌嗎”
“天兒冷,呆在屋里頭暖和些,習慣了,倒也還好”她答。
甄姨娘在暖榻上坐下了,笑說“你這兒怪冷清的,地方大,人也不多,虧得你是個安靜的性子。”
“是啊”她實在不知道跟她說些什么好,也不知她來,究竟是想做什么,只秉承少說少錯的原則,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后院里頭全是女人,相互之間不是說別人長短,就是討論是非,她不想也不愿參與其中。如果她確實是來閑聊,與她聊不來,下回就不會來了。
朱媽媽泡了兩杯茶,掀了簾子端進來,甄姨娘道了聲謝,接過喝了一口,見朱媽媽又轉身去外間坐著繡鞋面,放下茶盞,又笑問“聽說夫人最近在忙著替你物色嗣子,過不了多久,你這兒也該熱鬧起來了。”
她口中所說的夫人,正是她的婆婆鄭氏,甄姨娘沒資格叫鄭氏母親,只能喚她夫人。
聽她提到這茬,傅蕓心中明白,她可能不是單純來找她閑聊,便答道“是啊,這事是我拜托母親幫我的,叫她受了累。”
甄姨娘聲音突然低了好幾度,小聲道“夫人是不是還說,要你再收個女孩”
這事鄭氏確實是說過,說是怕一個太孤單,再收個姑娘做伴,見甄姨娘這般小心神秘,莫非這其中也另有玄機
“嗯母親好像是這么說過”她佯裝回憶狀。
甄姨娘神秘一笑,朝著傅蕓湊近了些說“這事兒,其實知道的人不多,那小姑娘有兩歲多了,是大少爺在外頭養的一個外室所生,夫人早就知道,終歸是大少爺的骨肉,夫人有心想帶進府里來,又怕惹了老太君和國公爺生氣,這事兒一直不敢公開,如今,聽說那孩子被送進了一個庶支家里頭,走個過場,就得來你這兒了。我事先跟你通個氣兒,你也該心里有個底”
雖未經證實,傅蕓聽了,覺得這事兒多半是真的憑著那宋淳的做派,有這種事,一點兒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