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談了三天三夜,未央宮晝夜燈火不休。最后,神靈問“漢皇,你預備如何”
大漢天子沉吟,精準地望向了最關鍵的一點“我預備繼續簡化文字,以及,和百官商議出屬于大漢的符號,使計算更簡潔。”
漢朝的數學并不差,漢初,張蒼與耿壽昌收集刪補了九章算術,被稱為世界數學的東方明珠,其方程章首次在世界數學史上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然而,九章算術雖好,還是有些佶屈聱牙。
比如九章算術里有這么一題現有一水池一丈見方,池中生有一棵初生的蘆葦,露出水面一尺,如把它引向岸邊,正好與岸邊齊平,問水有多深,該蘆葦有多長
書中給出了解法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減之。余,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數,得葭長。
每個字都認識,但是還得在腦海里轉化意思,認真理解。
而它換成符號是這樣的b=a-c-b2c-b。
相對來說,還是后者方便記憶與理解。
劉徹不屑于用外族的符號,他決定號召天下數算高手,為華夏推出獨屬于華夏的計算符號。
文字和符號的簡便,更方便于文化傳承。
第四日,劉徹開朝會。
“自古以來,文字多番變化,多是為了方便記憶與書寫,精衛與朕言,大漢文字尚不夠精簡,此舉對文運不利。更有數書,言語艱澀,不利于推廣。”
“正所謂,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朕欲精簡文字,并創立計算符號,如公文中,分隔字句的鉤識,二短橫,黑方,黑圓,網紋這般,另創符號,輔助計算。”
實權天子展開了他的意圖,便會有官員竭盡全力將它實現。
學宮中,博士們爭辯著哪個字精簡成哪個樣子,從起源、字意一直說到用哪個形體優美,還方便記憶。有一直爭執不下的,通常會發展成全武行,給學子們表演一下,何為孔武有力山東大漢孔夫子,身長九尺六寸,腰別長劍,腳踩戰車,徒手舉起重幾百斤,長四、五丈的城池門栓,真是勇武又有力。
何為君子六藝射箭射死你駕車創死你
當然,嚷出這種歪理,曲解先賢本意的那幾個博士,被輩分更高的自家大佬拎回去,讓他們體會一下,什么叫“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漢朝的數學大佬們也開始爭,這個說,我創造的符號更簡潔好記,那個說放屁,這符號歪歪曲曲,簡單是簡單了,和“自乘”平方、“開之”開方、“實”被除數或分子等等,有一銅板關系嗎然后,之前那個又說,符號這種東西,本來就很難和文字意思一模一樣,先設定好,以后多用用,自然就會記住了
爭著爭著,各有各理,找第三方評理,結果第三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你們三方混戰,搞起械斗的理由”
負責統率北軍,穩定京城秩序的中尉憤怒拍桌子“這個月才剛開始不到兩天,已經第三起了你們知道我頭有多大嗎這是在浪費北軍兵力”
漢家重視數學,數學大佬們在朝堂上也是大佬,然而此時自知理虧,只能默默聽訓。
畢竟,長安三天兩頭起械斗,看上去就是國家首都管理不行,治安不行,這是會影響中尉政績的讓人家罵兩句吧,他也確實很苦,眼底青黑到陛下都于心不忍,派人慰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