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霓思考一下,決定答應。
反正她現在不需要睡眠,不需要呼吸,不需要吃東西飽腹,也就不用擔心紅薯吃多的后遺癥。
不用怕崩人設。
“可。”
殿中,神女溫和的嗓音傳出。
殿門緩緩被什么東西拉動,日光瞬間涌了進去,神女逆光而出,黑色輪廓與白色光芒相輔相成,宛若只有黑白二色的水墨畫從殿內鋪出。
祂帶著明皇,于瞬息之間來到農田之前。案幾早已擺放好,兩車紅薯也被光祿寺官員帶了下去,正在嘗試烹煮,大臣們坐在座位上交頭接耳,小聲交談。當上首那空無一物的案幾后出現兩道人影時,所有大臣都站出來,行禮“拜見神女。拜見上位。”
神女先“嗯。”
朱元璋這才說“起吧,私宴,不用那么多禮。”
百官又一躬身,這才重新入座。
朱元璋側身對神女擺一個手勢“神女請上座。”
明朝尊左,靠左邊那個位置就是神女的座位。青霓坐上去后,朱元璋才坐到她右手邊。
青霓問“紅薯畝產幾何”
朱元璋告訴祂“四石零六斤。”
“多了。”
“多了”朱元璋略一思索,便意識到神女在說什么“確是如此。俺這塊地是上好的肥田,每日有無數宮人專門打理,才能得這四石零六斤,若是在普通農人地里,不會有那么多收成。”
神女直接告訴他也是直接告訴天下萬民“尋常田地,畝產約是二石半到三石之間。”
“夠了”朱元璋說得干脆利落“如今歲收,水稻一畝多不過三石,少者一石有余,唯有糞多力勤者,才能畝收四、五石。”
但是紅薯卻能在普通田地穩定在二石半到三石之間,對于明朝,實在是救命良種
神女又道“你當如何推廣此物種植”
天底下事情沒那么簡單,不是說畝產高,百姓就一定會迫不及待拿去種。
漢武帝那會兒,宿麥畝產是粟米畝產的兩倍,但當時漢武帝推種宿麥依然很困難,從西漢推到東漢,兩百多年,都沒能徹底讓小麥取代粟米,占據主導地位。
足以見得一個新糧種的推廣難度。
朱元璋在得知地里種的是紅薯,以及紅薯畝產時,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也知天上水幕會將他接下來的話傳出去,就直截了當地說“天下田稅,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畝稅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斗二升。其中,夏稅以小麥為主,秋稅以米為主。如今再添一稅,為紅薯稅,并入田稅之中,稅收總額不變。至于紅薯與麥米如何分配稅額,尤需議定。”
水幕揚聲,整個洪武天下因著這番話都亂糟起來。百姓高叫著好,歡呼聲一浪大過一浪。
“太好了”
“太好了”
“我們能吃飽了”
如果朝廷不把紅薯納入稅收之中,他們也不敢種植,他們田地是要用來種小麥,種水稻,種可以交稅的農作物,田稅交不上,吃飽又有什么用。
現在就算收稅,九成糧,一成紅薯,他們也敢往家里田地種了。以紅薯畝產二石半到三石的產量,就算只種一畝,也足夠自己一季吃用
“真是老天開眼,神女開眼啊”
他們歡呼著擁抱在一起,他們奔走相告,告訴一切沒有看天空的人這件天大的好事。
紅薯煮熟了。
光祿寺官員將紅薯上桌,時間緊迫,他們也沒辦法把這種新食材玩出花來,只在請教過神獸五彩小蛇,知道紅薯一整個都能吃之后,細細將皮削去,取出紅薯肉切成小塊,放在鍋里煮。煮成湯,汁水粘稠,七八塊小紅薯肉在湯中沉浮,金黃顏色看得人食指大動。
劉基拿起湯匙,小心盛起一塊紅薯肉,緩緩喂進嘴里。
咀嚼那瞬間,瞳孔陡然擴大。
是面食口感
可以當主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