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俊逸,不卑不亢。
始皇帝望向青霓,青霓腦海里戳系統“是蕭何嗎”在系統給了肯定的答復后,青霓對著始皇帝微微點頭,陛下這才揚聲“來人,賜坐”
不一會兒,有人搬了案幾放到下首,再放下一個蒲團,蕭何毫不忸怩地跽坐上去,“謝陛下。”
陛下又問了他幾個關于內政方面的問題,蕭何一一作答,條理分明,切中要害,言語中,偶爾還露出一星半點的有關大秦弊病的話。
是點到即止,仿佛在試探著什么。
始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卻沒有大發雷霆,亦不曾顯出獨夫驕固之心,只問“汝是月前到達的咸陽,這一月,隨著李斯,汝感覺如何”
蕭何半垂雙眸。
他來到咸陽時,早就知道始皇帝離開咸陽,前往百越征戰了。他本以為會被隨意安排一個位置,冷待一段時間,沒想到,第二天竟是九卿之一的李斯親自上門,直言陛下安排,讓他隨在他身后做長史。
這看似僅是一個幕僚性質的官位,蕭何卻瞬間明白過來,始皇帝不知為何如此重視他,讓他跟在廷尉李斯身后學習。
以李斯在大秦的地位,他可謂一步登天。
“廷尉并不藏私,臣于他處所學頗多。”
這也是蕭何初始時詫異的地方,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事,不管在哪都是一個道理,而李斯分明對他有些不喜,卻依然盡心盡力指點他,讓他成長飛快。后來他才知曉,始皇帝不僅為他安排了老師,還提前吩咐,必要對方傾囊相授。
讓蕭何心底一暖。
也正是如此,入咸陽之前,原本只打算隱藏自己,暫且先明哲保身的蕭何,才會在此時,試探著對始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哪怕只要陛下采用不,只要陛下面上稍微在意一下,他就安心呆在大秦,一展自己所長。
始皇帝道“至于你所言,土地缺少,實權武將幾乎世襲之事”
蕭何立刻緊繃了心弦。
“你實際上是想說,商君的政策只適合統一前的大秦,如今將士已力竭,黔首已無法再承擔戰時高勞累的運轉,整個大秦若不再次變法,恐難以維持下去”
蕭何聽到一半時,有些愕然始皇帝會挑破此事,待他聽完時,卻已不勝歡喜。
未來的大漢相國一生唯謹慎,卻也能在亂世到來時毅然選擇了輔佐當時勢力低微的劉邦,而非去更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中自保;亦在韓信離開時果斷月下相追。
當時劉邦已經歷了鴻門宴,被迫入蜀,諸將逃跑了數十人,士卒逃跑之人不計其數,這時候,蕭何連匯報都來不及就去追韓信,不可謂不是一場豪賭畢竟,以他離開后,劉邦大發雷霆,恨恨不已的情緒,后續腦子一熱,不聽解釋,直接把他砍了也不是不會發生。
蕭何謹慎,卻也不失奮力一搏的機勇。此時此刻,他意識到了秦皇帝早意識到秦的弊病,也有變法的心思后,以一種哪怕后來回想時,也要驚嘆一番的冷靜心態,語意清晰道“是。”
始皇帝道“你先回去。”
蕭何驟然生了一種從懸崖跌落的感覺,胸口一悶,低垂的雙眼里彌漫了失望,“唯。”
始皇帝又道“寫好奏文,明日廷議,將其上書。”
蕭何蒼白的臉頰泛起了一絲激動的淺紅。
來咸陽前,他只是一名微小的吏官,雖不知始皇帝為何如此看重他,但也自覺人微言輕。可此刻,陛下對他的提議,卻是認真考慮,并且如同對待朝中功卿重臣那般,給予他議辯的機會。
蕭何站立起來,長身一揖。
“必當竭力。”
君擇臣,臣擇君。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