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李
大燕朝國祚綿延兩百六十七年,名流豪杰輩出,有人擅兵法謀略,有人領詩壇畫壇一時風騷,有人開創新的書法流派。
這個朝代,也是華夏五千年歷史上,話本最盛行的一個朝代。
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就是一個筆名叫時渡的人,以一己之力,在話本里寫盡人世間七情六欲,略遍人世間愛恨恩怨。
史書沒有記載下時渡的真實身份,后世無數書迷對他的身份多有猜測,在一次又一次爭執中,他們爭論出了時渡的大致側寫
他應當出身名門,否則不可能詳細寫出當時的名門風流生活,后世無數史學家研究大燕朝的名門,都會去認真研讀他的作品;
他應當才高八斗,否則話本里不可能會寫出那么多流傳于世的經典詩文;
他應當還有過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否則不可能將那種“想要觸碰月亮又縮回,想要靠近又只敢悄悄窺探月色”的遺憾情緒寫到極致
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一定波瀾壯闊,跌宕起伏。
1
被建元三十七年那場巨變徹底顛覆過人生的,除了衛如流,還有李。
題記
2
十五歲前,他是李。
他有一個性子不羈的父親。
父親李不言才華橫溢,生性不羈,有名士自風流的氣度,受父親的影響,李看著君子如玉,實際上也不喜歡死讀書。
每到農忙時節,李不言會帶他去農莊里收割糧食,親身體悟民生艱苦。
李不言指著那些在地里勞作的百姓,他們每個人臉上,都帶著飽經世事滄桑的痕跡“民生多艱這四個字,寫在書本上,就是單純的一個詞。只有親自走進這田地里,才能做懂里面的學問。學識出眾的官員比比皆是,能做懂這方面學問的官員卻不多,爹不希望你將來出仕后就忘了百姓。”
李用眼睛認真看著眼前的一切“這就是爹給我取名的原因嗎”
李不言卷好袖子,走進泥濘的田地里,回頭對李笑“是啊。做官之人心中要是沒有百姓,那只會成為天下百姓的不幸。”
李不言還鼓勵李和同窗在外游學,哪怕他大半年不著家也沒事,只要記得每月來信報個平安就好。
“獨尋飛鳥外,時渡亂流間。兒,人生當愜意時還需好好享受,莫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李不言科舉出身,年紀輕輕就高中進士,平生極喜歡圣賢文章,也喜歡寫話本。
李不言從不以自己的興趣為恥,但身為是朝廷命官,李不言只能悄悄的寫,還給自己取了個奇怪的筆名六筆。
李一直都覺得這個筆名很奇怪。
再說了
“李字是七筆,爹,你是不是數錯筆畫了。”李提醒道。
李不言拍了拍他肩膀,語重心長道“你爹會犯這么低級的錯嗎。我原本想取筆名為七筆,但擔心會被熟人認出來,干脆就把七改成了六。”
這個解釋,勉勉強強說服了李。
李是李不言的忠實讀者。
李不言寫好的話本,他總是第一個看到的人。
閑暇之余,李會為李不言畫話本插畫,還會幫詩才平平的李不言想些詩句。
李不言總笑著說“等話本火了,為父的潤筆費分你一半。”
事實上,李不言寫的那些話本不僅沒賺過錢,還總是要往里面倒貼銀兩。
但李不言總是樂此不疲。
李不言是李見過的,最熱愛生活的人。這樣的人不容易鉆進牛角尖,可一旦鉆了進去,也比尋常人要難走出來。
一天,李不言從衙門里回到家,找到正在書房里溫習功課的李,用力攥著他的肩膀,激動說自己寫出了一本特別滿意的話本。
“為父的這本話本,一定能夠名垂青史”李不言無比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