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睿帝有意讓云皇后入朝聽政一事,果然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縱使昭睿帝列舉了太--祖皇后與本朝方皇后代為監國的先例,朝臣們對此事仍然持反對意見。
太--祖皇后與方皇后是有真才實學的,讓她們涉政,自然出不了什么亂子。
可云皇后先前一直被云相嬌養在府中,年齡又這般小,她懂什么呢?讓她這般無知的女郎對朝政大事指手畫腳,豈不是要出大亂子?
縱使昭睿帝想要向眾人表明他對云皇后的重視程度不下于方皇后,也不該拿國之大事當兒戲!
不少官員此時都把目光投向了武安侯方曄以及云相,指望這二人能夠站出來制止昭睿帝。
他們都是深得昭睿帝信重之人,若是他們出言反對,昭睿帝定會再三思量。
方曄是方皇后的幼弟,應當不喜歡看到云皇后處處與自家阿姊比肩的模樣;云相雖是云皇后之父,但他應當不至于如此不知輕重,由著一個不通政務的閨閣女郎在朝堂上胡亂發揮。
只是,云相自方才便擰起了眉,久久不語。
方曄更是回想起自家阿姊當初臨朝時的光景,神色有些恍惚。
最終,朝臣們到底沒能扭過昭睿帝的意思,只得捏著鼻子讓云皇后臨朝聽政。
此時,他們心中已經思量好了,若云皇后只是聽聽就算,倒也罷了,倘若云皇后膽敢對著朝中政務指手畫腳,他們定要讓云皇后嘗到厲害!
云莜似乎知道她的空降會引起朝臣們的反感,起初,她并不對兵事與政務發表什么意見,只專注于民生之事。
她提出的法子,讓糧食產量增加了不少。
她命人研制出來的紡紗機、織布機,大大提高了布匹的產量。
她提出的制鹽法與制糖法,大大降低了制鹽與制糖的成本,且讓這二者的口感更佳。
因著這些事物皆是利國利民之事,漸漸的,云皇后的才干也被朝臣們認可了。
就在朝臣們以為云皇后無意直接插手朝中事務,只將心思放在與民生有關的事上時,云皇后卻突然對昭睿帝擬定的削藩政策提出了建議。
歷史上曾有過許多次削藩之事,云莜對政--治的敏--感程度雖不如昭睿帝,但她卻可以將成功的削藩案例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再根據大夏的實際情況向昭睿帝提出建議。
對藩王進行分化、將藩地自邊塞遷至內地、改實封為虛封,以厚祿養藩王……
昭睿帝手下不乏名將,又有兵權,秦王、齊王、趙王等幾個能打的藩王一去,余下的大部分藩王,在武力值方面鮮有能對朝廷造成威脅的,他們也沒有那么大的野心。
只要昭睿帝擺出態度,愿意優待他們,想必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愿意交出實權。
云相看著那名在朝堂上侃侃而談的女郎,她渾身散發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光芒,可不知為何,云相卻覺得這女郎陌生得令他覺得可怕。
眼前的女郎,當真是他曾經膽小而羞澀的女兒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