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江淮就是相信穆蘇的答案是正確的,穆蘇解釋了一兩句他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江淮卻道“你可是蘇先生的外孫,書香世家出身,學問一定好。”
穆蘇扶額,不再于江淮爭論。
兩人背著重重的書箱向書院外走去,行至半路卻見余伯在門口等著,穆蘇見著余伯有些高興步伐邁的快了些喚道“余伯。”
“小少爺。”余伯慈祥的面容看著穆蘇浮現一些笑意。
穆蘇走到了余伯面前問“余伯,你為何站在書院門口”
“已經午時了,先生讓老奴前來帶您前去書院食堂用午膳。”余伯笑了笑,回答道。
穆蘇抬頭看了一眼旁邊的日晷,果然見針影位于正北下方,顯然已經是正午時刻了。
“好,那便用了午膳再回家去。”穆蘇這時看到一旁的江淮開口道“江淮,你也同我一道用完午膳再回家吧。”
江淮本看見穆蘇與蘇先生身旁的余伯說話,不敢插話;卻見穆蘇忽然邀請他一同前去書院用膳,愣了愣不知該不該答應。
一旁余伯笑了笑很是慈祥道“江小少爺便同我家小少爺一同用膳,小少爺也能有個人說說話。”
見余伯也開口,江淮回過神來忙不迭的點頭答應。
那可是柏江書院的食堂,臨淮誰不知道柏江書院食堂的廚子都是個頂個的名廚,聽說還有一個皇宮的御廚告老還鄉,返還臨淮后主動來柏江書院掌廚,說保證書院讀書人的飯食讓其好好讀書日后上朝堂為民造福是件大功德。
柏江書院的飯食除了柏江書院的學生與夫子外人可是很難吃到的,因難得所以眾人趨之若鶩,曾經還有一富商自以為有些銀錢便狂妄道要吃柏江書院的飯食,愿意出資一萬兩為書院建院舍。
可沒曾想蘇院長眼都沒眨徑自將其轟了出去,此事一度引得淮安府百姓討論了一月有余。
無不是說蘇院長當真是一代大儒,絕不為金銀錢財折腰,頗有儒士風骨;那可是一萬兩白銀當真是一點兒不心動,自此柏江書院的飯食更是讓眾人心神向往。
當然這些穆蘇都是全然不知的,他哪知道吃個飯還有這么多講究,在他的認知里食堂的飯就是給人吃的,現世那些大學里的食堂也都可以進去吃,給錢就行了。
看江淮那樣子也不是個差錢的。
江淮身后的書童見此機靈的先行一步離開了,他可不是那般沒有眼色的,少爺去吃他也湊過去便是無禮了,他還是跑快些出去告知書院門外等著的老爺,小少爺終于得了穆小公子的青眼說不定還能見到蘇先生。
余伯引著穆蘇同江淮從七拐八拐的小道,很快就到了食堂,不過卻是沒去書院學子們集聚的食堂,而是徑直上了旁邊另一個樓閣。
余伯推開門穆蘇走了進去,蘇父正在靜坐聽見三道腳步聲便睜開了眼,江淮見蘇先生竟然也在里面,連忙躬身行禮極為恭敬“學生見過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