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放心。”劉邦連連應承。
胤禛道“從這件事了結之后,我就會兌現承諾,把你的魂魄換到一塊兒靈氣極足的玉佩里。
這個茶壺雖然是骨瓷,卻畢竟是烈火里頭燒出來的。烈火克妖邪,你在這里面想要成道,基本不可能。”
不管劉邦表現出來的態度,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事關他自己的前途,胤禛相信,他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所以胤禛在他面前極為坦誠,充分展現自己的誠意,而且不怕他中途反水。
反正劉邦就覺得,這個小老弟,能處。
他之所以會想到讓劉邦去教導太子,看中的并不是劉邦的人格魅力,而是他的沒心沒肺。
若論才華,太子在諸位皇子之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若論容人之量,自小就接受儲君教育的太子也從來都不缺;若論治國手段,只看他前世幾次監國都備受贊譽,以至于讓康熙對他心生忌憚就可見一斑。
所以,人格魅力太子是從來不缺的,他缺的只是一副不太重情的心腸。
“邦哥到了我二哥身邊,請教他凡事務必以自己為重,不要什么事都壓在自己心里,該舍棄的感情就要果斷舍棄,不要因情傷己。”
劉邦沉默了片刻,突然用他那不特有的,大正經的語氣問道“如果形勢所迫,需要他舍棄的是你呢”
“那就舍了”胤禛斬釘截鐵,毫不猶豫。
劉邦感慨道“有弟如此,夫復何求啊”
他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兒子。
雖然他對劉盈不大滿意,認為他的性情過于軟弱,不是仁君之相。
可他卻也不得不承認,劉盈對自己的兄弟們還是很好的,哪怕是被備劉邦寵愛的劉如意,劉盈也不曾嫉恨于他。
“哎,對了小老弟兒,我問你個事。”
“什么事”
“我死之后,我那少子如意可還好”
這個話題,真就挺尷尬的。
胤禛笑了笑,沒說話。
但這一笑之間,卻又表明了太多。
劉邦瞬間暴跳如雷,“呂雉這個毒婦,一個戚姬還不夠她泄憤的嗎,為何還要害我的兒子”
劉邦臨死之前,只安排了趙王劉如意回封地不必奔喪,卻對戚姬沒有任何交代。
明眼人都知道,他這是要把戚姬送給呂后泄憤,換得呂后饒過趙王劉如意。
只是劉邦卻不明白,一個女人的怨恨,能夠強烈到何種地步。
其實嚴格算起來,呂后并不是一個善妒的人,也不是一個不容人的大婦。
在劉邦死后,呂后把有子的嬪妃都放回了各自兒子的封地,讓他們做王太后享福。
只除了戚姬。
戚姬與呂后之間的恩怨人盡皆知,大家都知道,若是戚姬得勢,呂后必然也討不了好。
所以,朝野內外對于呂后折磨戚姬的事,也都三緘其口,權當不知道。
甚至在那些權臣們看來,太后是一個糾結于私人恩怨的,缺了幾分格局,對他們還更有利呢。
戚姬的下場十分悲慘,一方面是因為呂后恨極了她,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當時的刑法大多都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