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毓慶宮之后,太子像往常一樣,先看了一會兒書,又把從乾清宮送來的奏折看了看,用黃條子寫好自己的批復建議夾在折子里,等候康熙決斷。
這些作者都是康熙批復過的,之所以搬到毓慶宮,只不過是為了教導太子處理政務。
當然了,因著太子如今的年歲不大,康熙讓人送過來的政務也并不是什么國家大事,但卻挺應景。
是禮部和太常寺呈上的,關于皇室祭祀方面的。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軍國大事康熙是肯定不放心年少的太子參與的,于是,祭祀這方面,就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切入口。
既能向朝臣表明他對太子的看重,又不至于動搖帝王本身的權柄。
等到太子再大一些,康熙就會把舊年有關各地災情的折子送過來,有的是各地官員上報災情,有的是朝廷如何安排賑濟災民,甚至如何鎮壓渾水摸魚的亂黨的。
按理說,這些都是一個儲君必須要學習的東西,康熙對太子的教育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康熙不是一直壓著太子在毓慶宮讀書,從不曾讓太子真正參與到國家大事里的話。
上輩子這個時候,太子不明白這些道理,對于汗阿瑪將這么重要的折子給他看,他還挺感動。
感動的同時,他也更加激勵自己,要努力、要上進、要替汗阿瑪分憂。
當時的太子并不知道,他的汗阿瑪并不是很想要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太子。
于是,父子二人的矛盾就在康熙幾次出巡或者親征的時候,在太子堅果表現的越來越出色的時候,愈演愈烈。
雖然在這期間,小人屢進的讒言也功不可沒,可如果太子不這么優秀,康熙對他也就不會那么忌憚,矛盾爆發的也就不會那么劇烈。
直到最后,毫無轉還的余地。
這些奏折,太子曾經都看過的。但如今他還是認真地又看了一遍,這才隨手挑了一本當做遮掩,任由自己陷入了沉思。
對于那些超自然的力量,胤禛的想法他知道,康熙的態度他也能猜得出來。
可以說,這對父子的想法雖有些微的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卻都是殊途同歸。那就是想要將一切回歸正軌,不讓鬼狐的存在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
只不過,康熙完全是站在黃泉的角度考慮的。
他認為,只有在普通人占上風的世界,皇權才能繼續處于頂峰的位置。
而胤禛卻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鬼狐妖魔的存在,普通人來說雖然不是全無益處,但和能得到的好處相比,產生的危害更大。
或許在普通人被逼得走投無路時,以繼續的方式求助鬼神,能夠幫助自己翻盤。
但是當這種事情蔓延開來,甚至被人習以為常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徹底亂套了。
普通人很可能會淪為妖魔,乃至鬼神豢養的獵物。唯一的區別就是,妖魔需要人的血肉,而鬼神需要人的信仰。
原本太子也沒想那么多,但當胤禛把這種可能說出來之后,太子只是想象了一下,便覺得不寒而栗。
如果讓太子選擇的話,他當然是選擇支持胤禛。
可是,他們兄弟二人目前的勢力都太過單薄,想要做成這件事,根本不可能繞過康熙。
既然如此,他們何不試著借助康熙的力量
雙方的初衷雖有著巨大的差異,但目的卻是殊途同歸的。
至于成功了之后,康熙會不會卸磨殺驢
說實話,現在就開始考慮這件事,也未免太過杞人憂天。
再說了,如果康熙真露出了那個苗頭,大不了就造反
直到天色漸晚,何玉柱揮退了小太監,親手在太子身邊太子多加了兩盞燈籠,這才小心翼翼的提醒太子,“殿下,該用晚膳了。”
在眼前的光源驟然充足的一瞬間,太子便已經被驚醒了。
“已經這個時候了好了,擺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