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史書上還記錄了一件真實的事情某個官員被參奏貪污,康熙卻認為,官員俸祿不高,若是不貪一些,如何能讓父母妻兒過上好日子
在他的認知里,官員貪墨一些錢財,讓自己的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就會感念皇恩,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也是很天真了。
如果不是這樣天真,他也做不出允許百官從國庫里借銀子的事。
人的貪欲是無窮的,“升米恩斗米仇”這句話,也不是寫在書上只圖好看的。
康熙對自己的親兒子多疑防備的令人發指,對于沒有血緣關系的臣子,卻又寬縱天真到令人發笑。
胤禛暗吸了一口氣,不死心地問“依著汗阿瑪的意思,內務府將宮燈圖紙外泄一事,就不追究了”
康熙語重心長地趁機教導兒子,“作為上位者,待下不可太過嚴苛。若不然,臣子人人懼怕,哪一個還會忠心于你”
對此,胤禛非但不受教,還直接表達了自己的不敢茍同,“兒子讀書少,只學會了防微杜漸與防患于未然。”
說完這句,他也不看康熙的臉色,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表達了出來。
“人的野心是一步一步被養出來的,的膽量也是一步一步被縱出來的。
今日他們只是偷渡了幾張圖紙,汗阿瑪寬宥了他們,來日他們就會仗著汗阿瑪的寬容,將更重要的東西偷出來,賣給大清國的敵人。”
說到這里,他古怪地笑了笑,嘲諷味十足地說了一句,“反正汗阿瑪是個仁君,就算追究,也不會弄得血流千里,不是嗎”
“放肆”康熙勃然大怒。
胤禛一撩衣擺,甘脆利落地跪了下去,“兒臣說的都是大實話,實話雖然不好聽,卻是逆耳忠言。
阿瑪您,的寬容應該是給天下百姓,給那些真正為國為民,為了我大清鞠躬盡瘁的國士的,而不是給那些國之蛀蟲,讓他們吃得更肥,更有力氣來挖空我大清根基。”
說完,他一個頭重重磕了下去,然后起身便走,絲毫沒給康熙反應的時機。
您要發泄就去盡情砸東西吧,我才不留這兒給你當出氣筒。
反正康熙自詡仁君,輕易不肯處罰身邊的奴才,胤禛也不怕自己溜得太快,會牽連別人。
等胤禛走了之后,康熙果然是摔摔打打的好一陣發泄。乾清宮伺候的奴才都秉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但就像胤禛預料的那樣,康熙對自己身邊的人一向寬厚,極少有處罰的時候,他們雖然緊張,卻并不憂慮。
發泄過后,康熙的腦子逐漸冷靜下來,開始仔細思考胤禛說的話。
防微杜漸的道理,康熙也不是不懂。只是自小的生長環境,養成了康熙善于隱忍的性格。
縱觀康熙朝的歷史,真正讓康熙下狠手的臣子其實也沒幾個,一個鰲拜,一個明珠,一個索額圖。
而這三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狠狠地踩到了康熙的底線,讓康熙對他們忍無可忍,終于不想再忍了。
至于平定三番,那更不用說。純粹是因為以吳三桂為首的三番太過囂張,每年國庫的收入,得有一半送給三番做軍費。
平民百姓家,每年被鄰居搶走一半收入,還要奮起反抗呢。更何況,康熙是個皇帝
如果三番安分守己,康熙絕對能再忍幾十年。
今日胤禛這番話,可以說是直戳他的痛腳,他一直都有的拖延癥,給擺到了臺面上。
康熙思來想去,最后得出結論小四說的很有道理,但現在還不是收拾內務府的時候。
自從下定決心改革科舉之后,已經先后出了兩屆考生。
顯而易見的,朝中的新秀里多了許多漢人面孔。
當然了,滿人雖然在科舉上占不了便宜,但他們有其他的入士途徑,一時倒也相安無事。
不過所有的平靜都是表面上的,就像是水平如鏡的湖面,阻擋不了靜水流深波濤洶涌。
康熙做事一向求穩,當務之急,他需要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平衡滿漢關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