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內務府,在他看來不過是蘚芥之疾,根本不足為慮。
等了兩天,只等到讓他出京的旨意,卻沒等到任何要動內務府的消息。胤禛失望不已,卻也明白,在這件事上,他根本就指望不上康熙。
不過沒關系,康熙指望不上,他還有二哥,還有八弟。
原本他的打算,是把八弟弄到道錄司,其他總攬內務。兩兄弟齊心協力,還這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但現在道錄司不是有明若了嘛,明若也是個大外掛,就不必再浪費一個八弟了。
所以,八弟還是到朝堂上去發光發熱,順便隨心所欲地給康熙添堵吧。
想來這份工作,八弟會非常喜歡的。
八阿哥的確很喜歡。
他雖然還沒正式入朝,但已經得到了臨朝聽政的資格。也就是每天上午跟著康熙去上朝,杵在一群宗室之間沖木樁子,下午繼續回無逸齋讀書。
胤禛出京之前,分別拜托了太子和八阿哥,讓他們攪出些事情,逼著康熙不得不動內務府。
這件事托到八阿哥頭上,可算是專業對口了。
要知道,八阿哥上輩子可是做過內務府總管的男人。
對于內務府的各種貓膩,還有誰能比他更了解嗎
雖然胤禛是分別拜托的太子和八阿哥,但這兩位都是老油條,非常有默契地暗中聯手了,指使挑出了好幾件內務府貪贓枉法的事。
這兩位都有一輩子的經驗,對康熙的品性自然了解甚深。
所以,他們挑出的探路石,都是那種既在內務府有一定背景,家族中卻無人在康熙面前得用的。
而且,這些人動的,都是最不該動的東西。
比如給太皇太后準備的祭品。
果不其然,康熙勃然大怒,少有的不和重臣商量,便直接下旨嚴懲。
這世間的事,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不均則患不公。
嚴懲的頭竟然開了,短時間內是難以剎住的。
在和康熙添堵這方面,太子和八阿哥的默契,已經到了不必碰頭,便心有靈犀的地步。
趁著這股東風,兩人迅速挑了幾家頗受康熙信重的內務府世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了出來。
為了不讓康熙生疑,他們很默契地避過了造辦處。
一來康熙正在氣頭上,二來上三旗的包衣都虎視眈眈地盯著呢。康熙縱然心頭不愉,也不好明目張膽地包庇自己的心腹。
他忍痛下旨,將那幾家也通通嚴辦,然后便露出了就此收手的意思。
八哥暗暗撇了撇嘴果然,老爺子還是老樣子,不管什么事都想玩平衡,能大事化小的,就堅決不會讓事態擴大。
不過,這種性子固然讓人氣憤,很多時候也容易被他利用。
至于太子那邊,則是根本沒將康熙的態度放在心上,反而借機向康熙請旨,意欲整頓一下內務府。
“為這件事死的人已經夠多了,適可而止吧,太子”康熙語重心長地駁回了太子的建議。
內務府是從未入關前便有的部門,來源成分復雜,服務皇室已經許多年了。
他們不但彼此之間相互聯姻,有的上三旗包衣,甚至將女兒嫁入了八旗權貴之家。
可以說,他們的關系錯綜復雜,早已形成了一股難以撼動的勢力。若要整頓內務府,必然要引起一番動蕩。
康熙早就不是年輕氣盛的毛頭小子了,近些年他做事越發求穩,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愿意冒險的。
對于康熙的反應,太子早有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