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那些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整條主干道一下子便冷清了下來,讓人逛著也無甚趣味。
隆科多實在覺得無趣,便提議道“不如咱們到城外轉轉,去看看衢州附近的農田和水系”
既然要修水渠,最起碼也得知道原本的水系分布和走向吧省得被那些鄉紳糊弄。
揆敘沉吟了片刻,也點頭同意了。
“也好。”反正現在他們也沒有別的事可做,巡視農田與水系,也勉強算是一件正事。
于是,兩人就結伴出了城。
衢州縣屬于合肥省,全界只有衢江這一條大的水系東西橫貫。
縣衙的治所自然是在全縣最為富饒之地,也就是水利最為便利的地方。
不用說,靠近衢江的上等水田,自然是被官員、酷吏、鄉紳、富賈等上層人士占據了大半。
而且,剩下的那一小半,也正不斷被這些人各種巧立名目,從底層百姓手中巧取豪奪。
此時大清雖然還在立國初期,但由于當今皇室是少數民族,雖然占據了中原,但底氣總是不那么足。
以至于清朝開國之初,并不像從前的朝代一樣,會先給平民百姓分一波兒田地,讓百姓們過幾十年好日子。
莫說給底層百姓分地了,剛入中原的時候,就數滿洲親貴圈地圈得最狠。
那些早期親貴們,就像是他們的前輩元朝貴族一樣,雖然已經占據了中原大地,卻打心底里沒把自己當成是主人,而是當成搶一波兒就走的惡客。
既然是搶一波就走,那對著原本的主人,自然是可著勁兒的禍害,能怎么禍害就怎么禍害,最好是禍害到他們家破人亡,往后再沒有資起來找自己報仇。
至于等他們把搶來的東西揮霍完了之后該怎么辦,他們似乎并沒有考慮那么長遠。
也是,他們出生于在白山黑水之間,后來又跟著努爾哈赤一路打到了建州,和蒙古草原貴族們打成了一片。
他們習慣了在草原上騎馬放牧,縱兵搶劫,過的本就是快活一直是一日,說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的生活。
這種生活,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得太過長遠。
所以,雖然新朝建立了,但熬過戰亂的老百姓們,卻沒有享受到多少新朝初建的紅利。
相反,他們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不但要繼續承受地主們的剝削,還要時不時就要遭受滿族親貴們的迫害。
后來康熙登基,施恩天下,揚言有清一朝永不加賦。
可所謂的“永不加賦”,唯一能糊弄的,也就是史觀的筆而已。
都是在地里刨食、在貪官酷吏手底下討生活的,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誰不知道,“稅”和“賦”本就是分開的
除了這兩樣之外,還有一樣更要命的,那就是“捐”。
只要當官的夠不要臉,他老娘過生日,都敢讓老百姓給老娘捐錢。
在這個年代,上層人士永遠有辦法,把自己的損失轉嫁到底層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