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人絕望的是,底層百姓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也沒有什么上訴的渠道。
別說什么告御狀,告御狀可不像現代一樣,打開電腦,或者是打開手機,登陸網站就可以暢所欲言。
這年頭,民告官都是要先挨上幾十板子的。如果打板子的收了賄賂,手上稍微重一點,告狀的人根本就沒機會開口。
至于告御狀,那更是要滾釘板的。
也是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強硬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的政策,底層百姓才終于有了喘息之機。
雖然雍正皇帝的性格太過強硬,又喜歡任人唯親,實際上并不大適合做皇帝。
但也正是因為他的性子強硬,知道一個政策對百姓好,就義無反顧地要推行到底,才能給清朝續了那么多年命。
若不然,就康熙晚年那種折騰法,換一個太會做皇帝,太懂得平衡術的,大清早亡了
如今還是康熙當政,而康熙也還不像萬年那樣,一心想要在世間留下一個仁名,百姓的日子也還勉強過得下去,不會想不開要造反。
所以,雖然遠離水源的田地里,莊稼的長勢不怎么好,但大部分的田地都撒上了種子。
來年節儉一些,運氣好一些不要遇上天災,家里人注意一些不要生病,地理種出來的糧食,交完租再交完稅之后,還是夠一家糊口的。
這是揆敘二人和幾個老農攀談之后,得到的結論。
兩人的情緒都不高,隆科多甚至當場掏空了荷包里的碎銀子,借口耽誤他們干活,硬是塞給了他們。
揆敘沒直接給錢,而是命隨行的侍衛去縣城買了幾車糧食,幾匹細布,分給了他們。
至于綾羅綢緞,揆敘特意交代了不讓買。
這種好東西,就算給了他們,他們也留不住,說不定還會招禍。
就在兩人要告辭的時候,其中一個老農開口邀請他們回家做客。
那老農的神態十分拘謹,被曬得黝黑的臉頰脹得黑紅,說話結結巴巴的,手腳更是不知道往哪兒放。
隆科多是一點都不想去體驗農家樂,當下一種眉頭就要拒絕。
還是揆敘眼疾手快拉住了他,笑著代表二人答應了。
他都答應了,隆科多還能如何
只能跟著他一起去了。
一行人帶上侍衛一共七個人,跟著那老農一路左拐右拐。拐著拐著,那回來報信的侍衛就發現,其他人都不見了,整片林子里就只剩下他一個。
他當即就嚇出了一身冷汗,一邊呼喊著同伴的名字,一邊順著林子里的小路來回奔跑尋找。
但無論他往哪個方向走,到最后都會走到最初的入口。
他能順著來時的路回去,卻找不到去路在哪里。
如此次后,那侍衛就知道,憑他自己是找不到人的。
他不敢再耽擱,急急忙忙跑回客棧,找胤禛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