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王道長會來幫他們,自然不會是無緣無故來送溫暖的,他是奉了鐘道人之命。
鐘道人來到神仙道雖然還不到十年,但他勢力高強,手頭上還自帶了一部分胤禛給的資源,自然也有人自動聚集到他門下。
原本他是不耐煩這些的,但想到他來神仙道的目的,還是耐著性子,把這些人給收攬了。
不過,因為他來的晚,對投奔的人篩選的也比較苛刻,并沒有收服多少人,只兩三個心腹并十幾個外圍人員而已。
這王道長就是他的心腹之一,因仰慕鐘道人的法術,已拜入了他門下。
至于一個道士為什么會拜入和尚門下,只能說這個時期,儒道釋三家本就開始融合了。
“走吧,我先帶你們去見師父,正好他老人家出關了。”
他們跟著王道長,飛到了與主島只隔了兩座島嶼的小島。
登陸之后胤禛就發現,這座小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靈氣卻十分濃郁。而且島嶼四周明顯布有陣法,根本不必擔心傾覆之危。
見他若有所思,王道長心驚與他對靈氣的敏銳度,解釋道“這座胭脂島雖然不是距離主島最近的,卻是除了主島之外,靈氣最為濃郁的。”
看來,鐘道人在這里混的,比他想象中還好。
胭脂島上的建筑很有鐘道人這位苦行僧的風格,都是木頭或竹子搭建的小屋,但木屋并不精致,竹屋也并不清雅。
如果非要用一個褒義詞來形容這些小屋,那就只能用“簡樸”。
簡樸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有四壁有屋頂,堪堪能遮風避雨。
兩輩子都沒這么憶苦思甜過的胤禛嘴角直抽抽,“不愧是鐘大師,無論身在何處,都不忘修持己身。”
玄真道長則是連連點頭,捋須贊嘆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鐘大師真乃我輩楷模”
提起鐘道人,王道長就發自內心地敬仰,“家師經常教導我們,無論修身還是修心,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因而無論有人沒人,都要時刻堅定自己的道,不要為外物所惑。”
胤禛道“君子慎獨”
“就是這個道理。”王道長笑道,“儒道釋本為一家,道理自然都是相通的。”
說話間,幾人已經走到了最大的一處竹屋前。
這個竹屋倒不是單獨的一間了,而是在主屋左右又各加了一個耳房,其實也沒大到哪里去。
王道長解釋道“中間的主屋是師父出場給我們講道用的,左邊那間耳房是供我們喝茶歇腳的。師父的日常起居,只占右邊那一間。”
說這些話的時候,王道長滿臉都是敬仰自豪之色,很明顯是在吹他師父。
但胤禛卻暗暗搖了搖頭這位王道長的境界還是不夠啊。
從前鐘道人在京城的時候,胤禛閑來無事,也蹭過他給隨顧園里的人講道。
聽一個講道,是能夠體會到對方的思想和處世之道的,聽得多了甚至還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
因而胤禛很清楚,鐘道人之所以簡樸,并不是為了修行,而是他發自內心地覺得,他活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
王道長一直在強調鐘道人的簡樸,并且還把這種簡樸當成是吹噓自己師父的資本。
這本身就與鐘道人的理念背道而馳。
不,或許鐘道人本身并不在意,在意的只是王道長,只是他這個自以為很懂得旁觀者而已。
胤禛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