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禁軍首領,和各支禁軍軍隊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一旦禁軍中的中下層管領們聯合起來擺爛,禁軍首領根本管不住。
從太子總結的歷代政變中看來,禁軍的作用若說大,它也大;若說小,那簡直可以說是沒有。
因為若是沒有皇帝的命令,沒有一支禁軍敢輕舉妄動。哪怕是護駕之功,他們都不敢主動爭取。
主動帶領手下護駕的禁軍首領,當時皇帝可能會贊賞他,但事情過后,十有八九都會被明升暗降。
因為,沒有一個皇帝喜歡太過有主動性的禁軍。
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計謀之所以能成功,不就是軍隊里的聰明人太多,積極主動性太高了嗎
結果那些人的下場是什么呢
杯酒釋兵權。
這場被后世無數文人贊譽的酒局,對于靠戰爭升官發財的武將們來說,真是有苦說不出,還得表現得感激涕零。
所以,只要他行動夠快,在康熙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先把康熙放倒,收復禁軍就只需要一個差不多的由頭。
因為他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是大清帝國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理由都不必找得太圓滿。
于是,再胤禛實驗玻璃配方,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太子已經開始暗中收買康熙的侍膳太監了。
一個太監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一是錢財,二就是給他的家人送溫暖。
畢竟清朝太監之所以會變成太監,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家里太窮,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把他們賣進了宮里。
他們在宮里拼死拼活,每月得到的月錢、賞錢,底下小太監的孝敬,都要送回家里一部分,讓家里人能過上好日子。
等胤禛的玻璃做房建起來的時候,太子已經從康熙的八個侍膳太監中,選出了一個合適的。
那太監有個侄子,頗有幾分讀書的天賦。偏偏因為他做了宦官,他侄子并沒有科舉的資格。
于是,太子就承諾他,事成之后,給他侄子在六部某一個筆帖式的職位。
這對于平頭百姓來說,無異于一步登天,也足以讓那個太監為他效死力。
如果太子在十年之后想要宮變,則還要考慮一個地方,那就是駐扎在京城周邊的唯一一個野戰部隊京畿大營。
因為那個時候,底下的阿哥們都長成了,有野心的或許不止一個。
如果讓京畿大營這個京城周邊最具戰斗力的軍隊為旁人所用,那太子這邊的軍心士氣必然瓦解,到頭來會為他人做了嫁衣。
自從把紫禁城的平面圖送給太子之后,胤禛就沒在和太子當面聯系。
但兩人之間的暗中聯絡卻也不少。
這些年,太子在朝中拉攏了不少人,胤禛也在地方上發展了不少人脈。
而這些人脈里,有一少部分已經升遷到了中央。
雖然這些人入京的時日還短,在各部門中都沒有占據高位。但很多時候,中下層的官員,才是真正掌握實權的。
如果把這些人籠絡好了,對于大變之后的后續工作,都是不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