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弟最近因著德娘娘的事,心情一直不大好。兒臣雖然每每安撫他,但大約是母子天性,血濃于水,別人的安慰又怎么能濟事”
康熙沉默了片刻,緩緩道“小四是個孝順的孩子。”
太子便接口道“都是佟娘娘教得好。”
反正和德嬪無關。
這話就帶有很強的主觀意愿了。
漢人家的庶子,若是有出息,那就是正妻教養得好;若是不學好,那就是小妾不會生,從根上就壞了。
但那都是漢人的規矩,在滿人權貴里卻說不通。
滿人的妻妾地位其實相差的并不大,也就是順治、康熙兩朝天子都重視漢學,堅持從上而下地立規矩,才讓各府的正福晉稍稍緩一口氣,不用擔心哪一天突然就被側福晉取而代之了。
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不是那么好破的。
就算是現在,好些公候上折子替自己的庶子請封世子,哪怕他們家里嫡子尚在,康熙也不能不準。
說到底,還是八旗旗主手里的權力太大,康熙若是堅決要求他們請立嫡子,無疑就是在插手各府的繼承人事務,很容易引起各旗主的警惕甚至反彈。
這些事情,只能用水磨功夫,慢慢改變。雷霆手段,是行不通的。
但太子明晃晃地表達了對德嬪的蔑視,康熙卻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的。
只因太子的教育是他一手經辦的,從小就深受漢人文化的熏陶,嫡庶君臣那一套對他影響極深。
這也是康熙希望看到的,因為他堅信,在他有生之年,一定會把八旗旗主的權力削去大半。等到來日太子登基,那些旗主就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了。
康熙道“既然小四心里不好受,明日午間,大船靠岸補給的時候,朕就帶著你們到岸上去轉轉。”
太子眼睛一亮,急忙謝恩,“多謝汗阿瑪兒臣這就去告訴四弟。”
他得把這事給砸實了,省得讓四弟空歡喜一場。
眼見太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到門口,一轉身就沒了蹤影,康熙搖頭失笑,“多大的人了,還是這么莽莽撞撞的。”
今日近身當值的魏珠賠笑道“這是太子爺疼弟弟呢。天家兄弟如此和睦,真是天下百姓之福。”
康熙嘴角的笑容遮都遮不住,無不驕傲地說“保成自小就友愛兄弟,不但對底下的弟弟好,對上面的哥哥也一向尊重忍讓。”
在名為“愛子”的濾鏡下,康熙下意識就把從前太子總是和大阿哥爭勝的事給忘了,只記得近些日子太子對大阿哥的忍讓和對大阿哥挑恤的毫不計較。
只是,太子的儲君風范,卻把大阿哥襯得小肚雞腸,不懂規矩,不知敬畏儲君。
康熙想到了太子,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大阿哥,然后臉色就落了下來,沉聲道“保清若是有保成一半的氣度,朕也就不用操心啦”
由此可見,太子以前愛和大阿哥爭鋒的后遺癥十分嚴重,哪怕他現在已經痛改前非了,康熙在想到他的時候,還是會下意識地想到大阿哥。
這說明在他心里,隱隱地還是將大阿哥放到了一個和太子差不多的地位。
但只要太子能堅持如今的人設,相信總有一天,這個情況會改變的。
在另一艘大船上,納蘭容若正在苦口婆心地勸導大阿哥。
“太子爺畢竟是儲君,阿哥為什么就非要和他爭個長短呢”
大阿哥“哼”了一聲,梗著脖子說“他也就是仗著會投胎。除此之外,哪一點比爺強了”
容若無奈道“只會投胎這一點,就比你強了。”
要怪就只能怪大阿哥生不逢時。
若是當初還在草原上的時候,嫡庶哪里分得這么清楚只要有本事,便是女奴所生,也照樣有出頭的機會。
可是如今,早已時移世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