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您坐,下官這就叫人把那些賊子都帶過來。”
胤禛一邊坐下,一邊吩咐“別全帶過來,要一個一個的帶。”
一下子全帶過來,不是給他們當面串供的機會嗎
聽他這樣說,王崇明就知道他有親自審訊的意思。
也是胤禛表現出的神異之處太多,王崇明并不敢把它當成一個五歲的孩子。見他有意審訊,心里也有些期待,便吩咐衙役先帶一個過來。
見那衙役走了,胤禛又招手,讓王崇明過來低聲吩咐了幾句。
王崇明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見他點頭,便回身叫來了兩個衙役,低聲吩咐了一番,讓兩個衙役趕快去辦。
第一個賊人是帶著對酷刑的恐懼,瑟瑟發抖走進來的。
因為在他還沒有進來之前,審訊室隔壁的牢房里就一直有竹批打在肉上的悶響聲,還有凄厲的慘叫聲傳來,忽而高亢尖銳,忽而又是帶著低嘶的抽氣聲。
在胤禛沒有來之前,這些人已經被王崇明手下的推官挨個拷打過一遍了。
這些推官們雖然沒有看過后世滿清十大酷刑之類的電影,但他們的手段卻一點都比不比電影里面的差,甚至還有更多陰損而不為人知的手段。
因著王崇明一早就吩咐了,不能讓這些賊人死了,所以推官審訊時的手段更傾向于疼而不是重傷。
可以說,無論是尖銳的慘叫聲,還是那種疼到極致偏喊不出來的低嘶抽泣,都是這些人親身經歷過的。
因而此時只是聽見別人受刑時發出的聲音,他們就感覺身上那些還沒長好的傷口重新劇痛了起來。
所謂驚弓之鳥,也就是如此。
“進去,給我老實點。”走到審訊室的門口,那個賊人猶豫著不敢進來,被身后壓著他的衙役一把推了進來。
伴隨著“嘩啦啦”的鐵鏈枷鎖碰撞聲,那賊人踉踉蹌蹌地被推了進來。
兩個衙役正要把那些人吊起來,胤禛卻出聲制止了,“不必綁了,有你們在他也跑不了。”
他一出聲,那賊人驚異地抬頭看了他一眼,見他竟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孩,不僅詫異萬分。
誰家的孩子會跑到這里來
而且還是這樣一個粉雕玉鐲,穿著富貴的小公子
不過,只看那小公子一發話,衙役們就非常聽話地放棄了捆綁他的想法,他就知道這小公子的身份一定不簡單。
說不定,這就是他的一線生機。
他眼珠子一轉,“噗通”一聲就跪了下來,磕頭乞求道“小公子,小人是冤枉的,小人真的是冤枉的呀。小人雖然是白蓮教的教徒,但卻是剛加入不久的,是被他們騙進來的呀。”
他本以為小孩子大多善良心軟又好騙,這個孩子既然出現在了不是孩子應該待的地方,要么就是身份尊貴,要么就是和縣令關系匪淺。
不管是哪一樣,只要這個小孩兒心軟替他求一句情,于他便是莫大的好處。
不過,今天過后,他就會明白一個新的道理經驗主義要不得。
胤禛的確是個寶寶,也的確是身份尊貴足以影響王崇明。
但胤禛這個寶寶卻一點兒都不好騙,也一點兒都不會對壞人心軟。
胤禛眨巴了兩下水汪汪的大眼睛,一臉天真地問“你說你是冤枉的,你真是冤枉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