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不注意,秦川悄悄捏了捏柳姑娘的手心兒,又一秒恢復正經,若無其事道“我離家之前,表妹曾給我看過一冊古籍的殘卷,不知表妹研究的怎么樣了”
如果他的聲音不是那么大,柳姑娘幾乎要真的相信他若無其事了。
柳姑娘好笑地晲了他一眼,心里就跟喝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那冊古籍原是柳姑娘母親的嫁妝,后來她母親離世,這些東西又成了柳姑娘的嫁妝,被她一起帶到了秦家。
柳姑娘的父母膝下荒涼,只有她一個孩子,因而她自小便被父親當做男兒教養。
自她記事起,其父便親自為她開蒙授書,并不因她是個女孩兒就敷衍了事。
因此,柳姑娘自小的見識就不同尋常,絕非一般閨閣脂粉可比。
當然了,若說論吃穿用度和豪門之間的章法往來,柳姑娘自然是比不上那些大家閨秀的。
不過,秦家和柳家一樣,都只是小有余財的普通富戶。那些大家族的章法忌諱,他們也暫時用不上。
因為秦家短時間內還到不了那個層次。
等日后秦川發達了,柳姑娘接觸到了那個層次的人和事,慢慢的也就會了。
從前的秦川一直恪守禮教,如非必要,從不和柳姑娘多說一句話。
秦母年紀大了,又憐惜外甥女體弱孤苦,并不需要柳姑娘時時在身前侍奉。
所以,柳姑娘有著大量的空余時間,供自己隨意支配。
秦母以己度人,總想著小姑娘家家的,每日里自然都有數不盡的新花樣來打發時間。
外甥女父母早亡已經夠可憐了,她一個老婆子,又何必再將孩子拘在自己身邊呢
她的確是一片好意,滿心疼愛,卻終究是漏算了一點。
若是從前,還在自己家里的時候,柳姑娘父母雙全,無憂無慮,有這么多的自由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發事,她自然是歡喜不盡。
每日里或是帶著丫頭們插花刺繡,或是和相熟的姐妹們一起踏青上香,品鑒茗茶古籍,怎么樣都能消磨一天。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
她不但有父母重孝在身上,還處于寄人籬下的境況下。因而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仔細掂量,萬不可給人指摘的余地。
因為除了“賢惠溫順”的名聲之外,她真的什么都沒有了。
若是連這名聲都丟掉了,她除了一死,別無選擇。
這大量的可供她自由支配的時間,從前讓她多歡喜,如今就讓她多煎熬。
所幸她自幼熟讀詩書,母親的嫁妝里也有許多古籍。
父母死后,她們家的家產幾乎被族人們瓜分殆盡,只有父親生前用過的書籍不被族人看重,被姨母帶著秦家的人替她保留了下來。
于是,她無事的時候,便會拿出從前未曾研讀的書籍細細品讀。也唯有讀書,才可以讓她忘卻一切痛苦,盡情暢游在書籍的海洋里,細細咀嚼先賢的言論,從中選擇可供自我排遣的道理。
也正是有這些書中的道理支撐著,才讓她在寄人籬下的環境里堅持了兩三年。
只是,這種近乎無望的堅,她究竟還能支撐多久,連她自己也不知道。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
就在她幾乎絕望的時候,她表哥秦川一朝轉性,開始主動接近她了。
隨著兩人的交集多了,她才驚喜地發現,兩人之間的愛好也多有重合的地方。
比如都喜歡打棋譜、解珍瓏,還有就是都喜歡修補古籍殘卷等。
秦川嘴里那卷古籍,殘缺的地方并不多,只要書讀的夠多,了解了其中的微言大義,修補起來其實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