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無意和他爭執,揆敘就很認真地敷衍了他一下。
就是認真地“敷衍”他,反正他和法保講道理,從來都沒有講通過,他干脆也不費那個口舌了。
聽了他的話,法保一邊覺得很有面子,一邊又覺得很憋屈。
具體形容一下就是放過揆敘吧,他不甘心再揪著不放吧,又顯得自己很沒氣量。
到最后,他也只能哼哼了幾聲,暗自氣悶。
而揆敘早已把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了胤禛這邊。
只聽胤禛嘆息道“蒙大師不棄,問到了我這里。小子雖然不敏,卻也愿為大師略盡綿薄。”
“請小公子明眼。”
這一刻在鐘道人眼中,胤禛就是黑暗中唯一一盞指路明燈。
胤禛正色道“仔細論起,來妖魔禍世,受苦最多的還是普通百姓。達官貴人有權有勢,既不缺護衛,也不缺聘請高人的錢財。
但這些,普通百姓都沒有。他們若是遭遇了狐鬼之禍,運氣好的,還能碰上像大師這樣慈悲眾生的高人,以解除苦厄;運氣不好,就只能等死。”
鐘道人臉上的迷茫逐漸褪去,已經露出了不忍之色。
他所修持的雖然只是旁門,但慈悲之心卻一點不比正式剃度出家的和尚少。
相反的,很多所謂的得道高僧,都不一定有他這樣的心性。
“小公子說的不錯,這些年貧僧離開掛單的廟宇四方游歷,就是為了盡可能多的斬妖除魔,還普通百姓一片朗朗晴空。”
胤禛贊嘆道“大師果然慈悲眾生,必然得道,坐化佛前。”
雖然這個志向太過理想化,但方向卻是完全對路的。
也是正因為世間從不缺像鐘道人這樣,有著理想化的志向又肯為之付出努力的人,弱小的人族才能挨過蠻荒的苦難,發展成今日的模樣。
鐘道人聞言,老臉一紅,不禁露出了慚愧之色,搖頭道“唉,小公子切莫再說出此等謬贊之言了。”
若是時間再往前推五天,他聽見胤禛的話,雖然表面上會謙虛推辭一番,但內心深處卻一定會志得意滿,覺得胤禛說得都對,自己就是那樣慈悲眾生的高僧。
可是通過蔡家一事,讓他明白自己往日的所作所為,或許滿足的只是自己的虛榮心而已。
那些被他幫助過的人,真的需要他用那樣的方法襄助嗎
“大師何須妄自菲薄”胤禛正色道,“或許大師的行為有謬誤之處,但我卻相信,大師的向普度眾生是沒有半點瑕疵的。”
見鐘道人凝神細聽,胤禛再接再厲,“這世間之事,不怕做錯,只怕不做。若是人人都瞻前顧后,因著這樣那樣的因由不敢付諸于行動,又怎么能知道,自己所欲為究竟是對是錯”
鐘道人問道“若是做了之后,才發現自己做錯了呢”
胤禛語氣堅定地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而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歷朝歷代,無論什么人什么事,不都是從前人的錯誤里汲取經驗教訓,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嗎若是沒有前面的錯,誰又能知道后面的對”
一旁的揆敘聽得連連點頭,覺得若自己是鐘道人,聽了胤禛這段話,怕不是要立刻納頭便拜了。
但他畢竟不是鐘道人,鐘道人也不是他。人與人之間不能相通的,不只是悲歡,還有思想。
只聽鐘道人又問道“老衲是可以從前事之中汲取教訓,但是那些前事之中,因老衲的錯誤而受到傷害的人,又該如何呢”
哪怕胤禛能夠舌燦蓮花,說得天花亂墜,錯誤已經犯下了,傷害也已經造成了。
鐘道人這個做錯的人,尚有機會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但再大的善,也只能福澤庇佑后來人,對前人來說又有什么意義
胤禛一時啞然,揆敘也怔住了。
片刻之后,兩人臉上都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胤禛是有心招攬他,所以才循循善誘,希望鐘道人不要沉湎拘泥于過去,早日向前看。
而揆敘自認為雖然算不上十足的君子,但無論是心性還是品德,比起一般人都要強上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