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像關二爺這種信仰眾多的神靈,也到了最忙碌的時候。
因此,胤禛也沒有過多打攪,問過了關于神仙島的事,又得到了通往神仙島的名帖,就帶著法保告辭了。
大概是來的時候把該清理的妖物都清理干凈了,回城的路途一片坦蕩。
胤禛手上有神行符,綁在馬腿上,讓他們返程的速度一日千里,來時走了數月的路程,回去的時候不過用了三天。
他們入京那天,正事臘月二十五,距離除夕不過四日。
其實,在滿人入關之前,最重要的節日并不是春節,而是頒金節。
頒金節慶祝的是滿人的誕生日,就相當于后世的國慶節。
但入關之后,滿洲貴族也不可避免的被漢化,逐漸開始習慣吃漢人的食物,過漢人的節日,學漢人說話。
雖然在康熙朝的時候,整個宮廷之內通行的語言還是滿語,八旗貴族也將鰻魚侍衛必修課。
但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漢人的文化傳承數千年,自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
所以,就算當權者再怎么不樂意,也不得不竹逐漸倚重漢話。
在這種潮流的趨勢下到了乾隆朝,會說滿語的八旗貴族已經是鳳毛麟角。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滿洲貴族連自己的語言都忘記了卻依然對漢人的四叔不屑一顧。
以至于乾隆皇帝問了一句“虎兕出于柙,龜玉遂于櫝中,是誰之過歟”身側滿族近臣竟無一人可答,從而造就了聞名后世的巨貪和珅的崛起之勢。
不過,雖然朝廷入關之后,就逐漸把春節當成了最重要的節日來過,可十月十三日的頒金節也要一年慶祝好幾天的。
當然了,對于像胤禛這樣的貴族來說,慶祝節日其實并不怎么快樂。
因為每到這樣的重大節日,滿漢貴族們進攻靈驗絕對是個苦差事。
且不論御膳的滋味究竟好不好,只說平日里只用準備宮里主子膳食的御膳房,一下子就要增加數十倍的工作量,許多人就不可避免的吃些冷食,或者是已經燉的沒滋味的熱菜。
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是沒有植物油。普通百姓多食豬油,宮內御宴用的油更高級一些,是牛油。
但無論是牛油還是豬油,只要菜涼了,就不可避免的會結出白色的霜塊兒。
那種菜,光是看著就已經倒進了胃口,更別談吃了。
更慘的是不吃又不行,因為領宴之前,貴族們還有一樣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跪拜”,而且衣柜就是以時辰為單位計算時間。
為了避免在跪拜的時候失儀,這些平日里養尊處優的貴族們是先是不敢吃多少東西的,更不敢喝水。
幾個時辰跪下來,可想而知,等到領宴的時候,這些人已經是饑腸轆轆,前心都要貼后背了。
到那個時候面對這一桌御廚們精心烹制的御膳,那真是左右為難。吃的話實在是難以下筷,不吃的話又餓得燒心
所以胤禛這次出門,最慶幸的就是出去的夠早,回來的夠晚,好歹把頒金節給混過去了。
一行人都走到西直門口了,騎著馬跟在馬車旁的法保還在低聲嘟囔,“反正已經到這時候了,干嘛不等過完年再回來”
作為康熙元后的親弟弟,法保真可謂苦宮宴久矣
陪胤禛做馬車的揆敘掀開車窗上的簾子,好聲好氣地勸道“法保兄,咱們這次趕回來是有正事要辦的。反正往年又不是沒有經歷過,忍忍就過去了。”
“正事,什么正事”
話說,有事回京城,不是四爺編出來忽悠洞庭君的嗎
揆敘正要再勸,卻聽見胤禛訕訕一笑,“我忘了過年還要領宴這回事兒了。”
他要是早想起來,就不用神行符了,慢悠悠地走到年后,成功避過宮宴他不香嗎
幫他找借口卻慘遭正主拆臺的揆敘“”
罷了,終究是錯付了
但胤禛一開口,法保立刻就轉了口風,“四爺日理萬機,一時疏忽也是有的。就像揆敘兄說的那樣,往年又不是沒經歷過,忍忍就過去了。身份不夠的,想進宮領宴還不能夠呢。”
揆敘再次“”
得,您二位是周瑜打黃蓋,我就不該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