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著怎么改善當地的貧困問題。
此時與同知還有幕僚幾人對著墻上掛的地形圖說道,“此次下去摸情況,我發現了一些底下水脈。官府得牽頭,給這些有地下水脈的地方,打井,必須是深井,才能對抗真正出現了干旱的時候。還有號召治下百姓種樹。邊塞風沙大,如果能有計劃的種樹,不只是能抵御風沙還能豐富地下水源,為地下儲存水源。還能保護我們的家園。”
州同知段大人不是很看好,“能行嗎”
“能,我查閱了,城郊的一處荒地占地幾千畝上萬畝,我打算建一座育橡木,鐵樺木樹苗的地方,還有在周邊其余的空地,建一座人工大湖水庫。”他不知道這個世界的變成能不能種植橡木與鐵樺木,但他有辦法讓這些樹苗茁壯成長。
段大人是個沒有背景的老官員,今年已經四十多歲,還是個州同知,對于眼前的上官,他是一個歪念頭都不敢有。只有巴結的想法。
“那樹苗發下去要收銀錢嗎”段大人還摸不清眼前上官的性子,是個貪財的還是個不貪財的。
“不收銀錢,每年發下去,一戶人家種植多少棵等到時再定。防風帶村村我都規劃好了地方,從什么地方開始種。不過這些還不是目前最緊要的,目前最迫切的是,衙門劃出來一塊地方,做成幾個莊子,我想求求大師,看看大師能不能給我弄來適合我們邊塞這邊種植的糧食種子。”
都知道眼前的宣平侯是怎么被封侯的就是他獻翠米種子有功。江南與兩廣現在已經全部種上了翠米水稻,只要能種水稻的區域,都已經種上,他們這里也能種,只不過他們這里沒有水,沒法種。
一直在周邊任職的幾位官員,滿是希翼的望著青川。
三年的苦干實干,一個英俊瀟灑的文人,在水城著實干了不少大事。找出了地下水源,做到了每個村都有一個大型的水庫,每年農閑時就挖水庫,不白挖有工錢。有了高產的耐旱耐寒高產的小麥種子,早已在全州推廣。
還有植樹造林,下雨的次數也有增加。
教會每個村的人一些先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教會他們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自然環境,對此地的影響深遠。一直到六七百年后,還影響著水城的百姓。
這里的人們還記得林如海,宣平侯。
從遙遠的江南請來了匠人教會本地的百姓養蠶,紡織等技術,包括刺繡等,都有學習。還有百姓的收入提高,城墻加筑,只要肯干,不做懶漢,就沒有挨餓的百姓。
邊陲荒蕪之地,呈現繁華之勢,三年來,他花銀錢請來身手最好的軍士,每天教治下百姓習武,男孩女孩學了以后回去教授家里的父輩,不耽擱成人干農活。教的全是殺招,沒有花拳繡腿,習武的孩子們,還有糧油補貼,每個月都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姓愿意讓孩子們習武,知州衙門也陸續開荒開了不少的莊子,有了高產的小麥,從水城開始向全國推廣,水城的百姓,也跟著沒少賺。
還有給弄來了油菜籽種植,成熟后用籽榨油,這就是后來的菜油,教會他們怎么種植,怎么榨油,怎么炒菜。賈敏也開始親自學會一些的農活,教本地的婦人姑娘。
她也越發的接地氣。學會了不少的技能,做飯也會做了,紡織織布也會做了,時常與普通人一起,心態更加的平和,日子過的也不奢華。
如今已經三十多歲的青川,回京述職,舉家到京的第二天就接到了圣旨,升職的圣旨。之前在水城就接道過加封的圣旨,依然是宣平侯,但卻是是世襲罔替的宣平侯,還有一個伯爵的爵位給了次子,皇帝是大方的,但也是明白的,知道林青川的功勞有多大。三年的時間,林青川終于生了一個閨女,卻不是絳珠仙子轉世的黛玉。
又是連升兩級,此時的他已經是正四品的官員,下一個職位是兩淮的鹽運使司運同,進宮面圣以后才知道,自己是去做間諜的,要暗地里收集那邊的鹽務方面的貪墨情況。
媽呀,頭大。真沒好事。這個職位應該是從四品,可他是正四品,看似是低職,但是此職位非皇帝信任之人無法擔任。
但不急,任職的時間是明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