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申請成功后,縣里每個月會有1000塊錢的創作補貼,供大家購買創作需要的材料。這個補貼自申請當月開始,具體會發到什么時候,這個暫時不能確定,要看政策會不會變。政策不變,這個補貼就能一直領,也算是政府對于文化傳承人的一種保障措施吧。”
“創作出來的作品如果自己沒有銷售渠道的話,也可以交給我們代為銷售,我們在各個景區、游客服務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有公路驛站,都有專門的土特產店,可以放在那邊寄賣,不過要繳納大約10的服務費。”
“對了,如果江師傅以后想要成立自己的竹雕工藝工作室,縣里還有一些稅收和店面租金方面的優惠政策。”
“目前縣里正在籌備,打算借用游客集散中心的閑置鋪面,打造一個非遺文化園,如果江師傅想要入駐我們的文化園,也可以享受三年的免租金待遇。”
“對了,為了傳播我縣非遺文化,縣里還出臺了鼓勵傳承人孵化自媒體賬號的政策,我記得小滿應該已經有千萬粉絲了吧江師傅要不也注冊一個非遺傳承人的自媒體賬號”
“根據政策規定,自媒體賬號注冊一年內,粉絲如果突破十萬人的話,還有一次性一萬元的特殊貢獻獎。”
咦這個可以有啊
江有糧剛想說自己不會拍視頻,就被兒子給拉住了。
“好的,注冊賬號簡單,對了,這個一定要等傳承人申請下來才能注冊嗎”江小滿問道。
“那倒沒這個限制,你們可以回去先注冊起來,試著運營一下,攢攢粉絲,等傳承人申請下來了,再去做個黃v認證就行了。”
陳主任大概也覺得“一年漲粉十萬加”這種要求實在是太過分了。
畢竟人家都有十萬粉絲了,直接帶貨搞直播,不比埋頭搞傳統文化賺錢
他以為江小滿提這個是想早點開賬號,攢夠了十萬粉絲,就能拿到這一萬塊錢的特殊貢獻獎了,然而江小滿只是覺得單單靠縣里賣力推廣,未必會有年輕人愿意為了一年一兩萬塊錢的補貼,就來學這種很難變現的老手藝。
再說了,這年頭,年輕人就算去送快遞,一年最少也能掙個五、六萬吧
本地青年估計沒人會為了這一年一兩萬的補貼,就甘心一輩子留在郎山,畢竟越是窮人家,就越是要考慮到實際生活問題。
一個月1000元創作補貼,純手工竹雕產出慢,就算是一個月出34件作品吧,一件賣個幾百塊,這已經算是極高的價格了,也不過一兩千元,加起來,月收入連城里的保安都不如,拿什么養家、供孩子上學呢
可是,要是能好好經營自媒體賬號,那就不一樣了。
正所謂廣撒網才能多撈魚,粉絲多了,興許就有那么一兩個不差錢又閑得慌的土豪富二代們,愿意來學習一下郎山的竹雕文化呢
多了不說,一年就來那么幾個,他爹這竹雕手藝,也能實現持續性輸出了。
不過,這些就沒必要當著陳主任的面說了。
怪傷自尊的。
畢竟縣里為了非遺文化傳承,看樣子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他打算先在自家老爹身上試驗一下,要是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到時候再私下給陳主任提個建議。
該買的流量就要砸錢買嘛
搞文創哪有不燒錢的,,